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

地名:谢家滩乡隶属化隆回族自治县
行政代码:632127206代码前6位:632127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车牌代码:青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55.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469人
人口密度:约9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以姓氏而命名,即谢家人居住的滩地。

基本介绍:

谢家滩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34%。面积55.8平方千米。辖工扎、拉扎、窑隆、卡昂、吊沟、丁家湾、九道湾、朱家湾、韩家瑶、尔多其那、卷抗、西门泉、阴坡、下河淮、谢家滩、合群、马塘、牙合18个行政村。民国时设拉扎乡,1950年设谢家滩乡,1956年并入巴燕镇,1958年与阿什奴乡合并成立巴燕公社,1963年分设谢家滩公社,1984年复设谢家滩乡。

历史沿革:

民国时设拉扎乡,1958年与阿什奴乡合并成立巴燕公社,1963年分设谢家滩公社。

1984年复设谢家滩乡。

朝阳山公园
谢家滩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朝末年,从乐都县碾伯迁来姓谢的数户人定居。以姓氏得名。…[详细]

工扎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朝时期是尕加部落冬天放牧的草山,后发生地震后弃牧转农。工扎系藏语译音:冬天放牧的草山,故名。…[详细]

拉扎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朝时期,拉扎、工扎是尕加部落的牧业点,元朝中期,曾发生地震,人畜伤亡惨重,开始以牧转农,围庄建房,开荒种地。拉扎意为夏天放牧的草山,故名。…[详细]

要隆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初,从循化地区迁居。窑隆系藏语译音:左沟之意,故名。…[详细]

卡昂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金朝末期有一户牧民,从工扎迁来放牧。到元朝中期随着牲畜逐年增加,草山退化,牧民弃牧转农。牲畜圈之意,故名。…[详细]

朱家湾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乾隆三十六年(1764年),两户朱姓从外地徙居,因村庄位于山湾,故名朱家湾。以姓氏和地形得名。…[详细]

九道湾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是一片草山,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从甘肃省临夏地区,汉族李文锦一家逃荒到此地落户,又从丁家湾分迁部分形成村落。村东面有大小不等的九个山梁…[详细]

吊沟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乾隆年间,从民和县冶家堡子迁来11户移民。因村前有一条长沟,南北走向,地形缓缓而下,仿佛一条悬挂的长带,故起名“吊沟”。以地形而得名。…[详细]

丁家湾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乾隆四年,从民和峡门地区移民丁姓、赵姓、范姓先后迁来落户,因丁姓家最为早,村庄恰好处于山湾,由此起名为丁家湾。…[详细]

尔多其那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年代是藏族放牧的草山,后以牧转农,开垦时挖掘一块石头,形状像一只狗卧在地上。故取名尔多其那。后来藏族牧民陆续迁出,从西宁北川一马姓就此定居。一块石…[详细]

韩家窑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乾隆年间,从陕西某地迁来韩姓,起初挖窑洞居住。韩家人居住的窑洞,故名。…[详细]

牙合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牙合村是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马塘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末期,马塘属藏族牧民的草山。民国初从民和地区迁来数户汉族从事农业生产。而藏族牧民先后离去。系藏语译音:意为下山根。另一说法属汉语:意为马店,故名。…[详细]

合群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十一年,系尕加九庄的牲畜圈,清朝末年从民和地区、峡门杨家庄迁来汉族数户。后因汉藏合居得名。合群:汉藏合居,得名。…[详细]

下河滩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末期,从甘肃省临夏、青海省民和县米拉沟迁居,因此地位于巴燕河下游。巴燕河下游的村庄,故名。…[详细]

阴坡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阴坡村是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西门泉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初,有姓袁、马、卡三户开荒落户。因村庄位于化隆县城墙西门口,且此处有一泉眼,故名西门泉。县城西门的泉水。…[详细]

卷坑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末,系合群村牲畜圈,故惯称“圈坑”。“圈”藏族人现今合群的称呼。“坑”一般对房屋的通称,这里指牲畜圈。总意为合群的牲畜圈。合群的牧圈,故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谢家滩乡面积相当:
到谢家滩乡必去著名景点

马禄 (1895~1946) 青海抗日名将
  • 喇勤贡巴饶赛 (869~975)
  • 桑哥 (?~1291)
  • 玛丹增 (1931~2009)
  • 相关资讯
    化隆回族自治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