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蔡家堡乡 | 隶属:互助县 |
行政代码:632126210 | 代码前6位:632126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69.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129人 |
人口密度:约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因当时此处居住的人品大多数为蔡氏,故得名蔡家堡。
基本介绍:
蔡家堡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0千米。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总面积69.5平方千米。辖岩崖、大庄一、大庄二、余家岭、泉湾、东家沟、后湾、关家山、刘李山、上刘家、包刘、马莲滩、杨家湾13个村委会。1951年沿旧制设蔡家堡乡,1958年并入西山乡,后归属沙塘川公社,1961年分设蔡家堡公社,1983年改设蔡家堡乡。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互助县设立5个区32个镇,蔡家保乡由二区管辖。
1956年10月18日,设立蔡家堡乡。
1958年5月17日,蔡家堡乡与五峰乡合并为五峰公社。
1961年8月23日,由原五峰公社分设五峰、西山、蔡家保3个公社。
1983年4月,蔡家堡公社改为察家保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说是本村岩石多,因此得名岩崖村。1984年5月改为岩崖村并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武年间从南京迁居湟中马家湾。崇祯年间移居于此地,因蔡氏人较多,村庄较大,故名大庄一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期从南京迁居西宁湟中马鲍堡,雍正年间迁居于此,因东姓人居多,故取名东家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十六年关氏迁居居住此地,因地形为山,故名关家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武年间由陕西长安迁居于西宁,隆庆年间迁居享堂,崇祯年间移居于此,因地形得名后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李山村主要以李姓、刘姓为主,故得名刘李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51年由西山郑家山移居此地,本村中央有一片滩,生长着一种马莲的植物,故得名马莲滩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武年间由陕西长安迁居西宁,隆庆年间迁居享堂,崇祯年间移居于此,因地处山湾中,并有泉水一眼,故而取名泉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其因本村居民多为刘姓,故得名上刘家村。1983年更名为上刘家村并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期,孙氏从南京迁居西宁州,后又迁居此地,因地形似湾,因此命名孙家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其因杨家湾所住村民大部分为杨姓村民,所以叫杨家湾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居住的人包姓和刘姓居多,故得名包刘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武年间从南京迁居湟中马家湾。崇祯年间移居于此地,建村时命村名大庄村。约在1984年前后,因政策原因,改村名为大庄二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