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红崖子沟乡 | 隶属:互助县 |
行政代码:632126202 | 代码前6位:632126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8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392人 |
人口密度:约3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红崖子沟乡因地处山沟,且沟的两面山峰崖间均为红色胶土,故名。
基本介绍:
红崖子沟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1.9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21%,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180.2平方千米。辖白马、小寨、下寨、星家、站家、上寨、担水路、蔡家、老幼、张家、马圈、西山、流水沟、芦草沟、加克、大庄廓、小红沟17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上寨乡、白马乡,1952年设红崖子沟区,1957年撤区设立巴洪、太原、白马乡,1958年与巴洪、太源、松多等乡合并成立红崖子沟公社,1960年归西宁市平安区,1962年归属互助县,1983年改设红崖子沟乡。
历史沿革:
1949年,沿旧制设上寨乡、白马乡。
1952年,设红崖子沟区。
1957年,撤区设巴洪、太原、白马3个乡。
1958年,巴洪、太原、松多等乡合并成立红崖子沟公社。
1960年,划归西宁市平安区。
1962年,仍归属互助县。
1983年,红崖子沟公社改为红崖子沟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蔡家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红崖子沟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年间、清同治年间,河湟地区战乱频繁,为了共防匪患,人们将庄廓围城堡寨,故得名大庄廓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周围群众用担子取水治病甚多,得名叫担水路庄。后改名担水路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约在1910年前后,称加克庄,“加克”是藏语,夏克铁山的意思,此地铁矿丰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幼,指尊老爱幼的意思。老幼村是近现代著名学者翻译家、教育家、医学家杨焕、杨文兄弟的诞生地。…[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流水沟,沟内有一泉,常年流水得名。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为流水沟村并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讲以前满沟长满了芦苇草,所以叫芦草沟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马圈村土族全氏,藏族兰氏先祖以游牧生活为主,主要饲养马、牛、羊等牲畜,因饲养的马匹多、马圈多,故命名为马圈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山村,因地处河西的山上得名。1982年土地承包后更名为红崖子沟乡西山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家,土语称“切日过姜家”,当地方言称“什姜什家”意为青杨像柏树一样生长,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