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八仙镇 | 隶属:平利县 |
行政代码:610926107 | 代码前6位:610926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5 | 邮政编码:725000 |
车牌代码:陕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4万人 |
人口密度:约6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因相传道家八仙曾在此炼丹修道而得名。
八仙镇位于平利县南端,地处北纬30度~32度10分,东径109度10分~109度20分,全镇国土面积32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7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14人,是陕西省与重庆市交界的省际边陲重镇。
1、生物资源:八仙镇所辖化龙山区是中国南北交汇地带,独特的气候特征适宜于众多植物生息繁衍,有“中国生物基因库”之称,境内生长有植物2000余种,动物200多种,现珍存的约40万亩原始森林与人工林混然成一片森海,森林覆盖率达75%,八仙素有“巴山药乡”之称,盛产200余种中药材,列为名贵药材有党参、黄连、天麻、杜仲、黄柏、厚朴等15种。
2、矿产
2016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八仙镇为2016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
文化旅游:
介 绍 千家坪位于平利县南部的八仙镇,地处岚河上游,原为国营林场,现在为省级重点森林公园。境内十万亩人工森林汇成天然-,飞瀑流泉,满目青山,可领略巴山深处的神秘幽静,饱览天高野阔的无限风光。
廖乾五故居时代:清地址:平利县八仙镇龙门村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米。2018年,廖乾五故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属南路十四保。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为南二区。
1949年,改为百仙区。
1952年10月,属第七区。
1955年4月,将八仙、张家、鸦河、正阳4乡并入第七区,更名为八仙区。
1996年11月,改为八仙镇和松鸦乡。
2001年11月,将松鸦乡并入八仙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社区管辖位置地处八仙镇集镇中心,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地原属狮坪乡政府驻地,沿用旧地名。原为三星大队,2000年改称狮坪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三座相连的尖山,而每个山上都有堡垒山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沟山高林密,流溪清澈,山路难行,人烟稀少,当地人俗称“人稀沟”,后人为了增加其文化含义,遂将”人稀“二字改为”仁溪“二字,故名“仁溪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有八大仙之一的韩湘子曾在此河中修行布道,该因位于韩河中段,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原油房坪村、流溪沟村、大坪村、龙门桥村五个自然村合并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一棵大松树旁边有一座古庙,称为松树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此地原名叫松香岭,朱姓在此居住,人口兴旺,事业发达,家庭富裕,为了美景,栽了很多种花,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山地盛产中药材-乌药,故名。2000年由张姓沟,乌药山,高枧槽三个行政村合并,命名为乌药山村村名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早先原双河口居住人数较少,中部生长草菇,县长曾到此处视察,看到乡亲邻里相处友好,社会治安良好,没有人打官司闹事,故名。寓意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河两岸金鸡喜栖息,随处可见,名曰金鸡河;又。…[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松树和杨树多,故名。后便于书写遂把”杨“写成”阳“字。…[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陈氏普书查证,在清朝时期,陈氏由江西省迁到湖南省,后又湖南迁至鸦河中心点居住,两间木板做的房屋,取名板棚子。后来人口发展多了,居户又集中,分为上锅厂…[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附近坪坝曾为古道军方传递信件人员(邮差)歇宿之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靛坪坪村是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化龙山北麓而得名。自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鸦河由来是因在河口山顶有一只石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