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牛家梁镇 | 隶属:榆阳区 |
行政代码:610802106 | 代码前6位:6108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车牌代码:陕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因早年此梁住有牛姓族人故得村名牛家梁,因镇人民政府驻牛家梁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牛家梁镇位于榆林市城北12公里处,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总土地面积18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万亩,总人口2.1万。辖12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3300户, 农业人口1.5万,下设22个基层党支部,460名党员。镇办中学1所,小学13所,镇机关在职干部49人。 辖区内,设有省、市、区属各单位42个,全镇有大小企业98家,个体户400余家。地处榆林市近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群众文化活跃,生活富裕,民风淳朴,地下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是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带,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技兴镇、工商富镇、三产强镇”的经济战
文化旅游:
走马梁墓群·汉代·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边墙村。保护范围:1、走马梁区:东西3000米,南北2300米。东至明长城障城以东1000米,西至障城以西2000米,南至障城以南800米,北至障城以北
历史沿革:
西汉太初四年(前101年),境内古城滩曾设龟兹县。
东汉永初五年(111年),废。
明清时归常乐堡领辖。
民国属第五区河东乡(乡公所设在牛家梁村)管辖,有四保:一保(古城滩等村)、二保(头道河则等村)、三保(牛家梁等村)、四保(二道河则等村)。
1949年10月后,设七区(河东区)所辖为该辖区的3个乡:一乡(头道河则乡)辖5个行政村,二乡(牛家梁乡)辖4个行政村,三乡(赵元湾乡)辖4个行政村。
1956年3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边墙社区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中期(1682-1701)建村于此,因该地在榆溪河和白河的交汇处西岸,回转曲折、蜿蜒似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年间(1723-1735)赵姓在此建村,该地在榆溪河上游河湾处,因湾度较大,形成园形,称其为“园湾”。以姓和地形的村名“赵园湾”。后以谐音“元”…[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中期(1682-1701)高姓在此建村,以姓和习俗取名“高家伙场”。为区分邻近重名村,冠以后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乾隆后期(1776-1795)郭姓在此建村,以姓和习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前期(1736~1755)汉民王、常两姓先后居住建村,此地区域较大,原是蒙民游牧地,因土质为黄色,蒙语称为“什拉滩”。…[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1821-1850)王姓在榆溪河上游沙湾处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崇祯年间(1628~1644)牛姓在榆溪河(原明堂川)东北梁地处建村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谢家洼村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前期(1736~1755)陈姓人在此建村,因该村处于古长城脚下平地突起而不太高大地方,以姓氏和地形特征得村名“陈大圪堵”。1965年以村临长城,…[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建村,此处临近长城,当地群众称长城为“边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中期(1682-1701)边地开放,汉民出边垦种,春种秋收,合伙盘场,临时集居,故称场居之地为伙场,因住区较大,故称名“大伙场”。…[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成化十一年(1475)余子俊建堡于现麻黄梁镇旧堡村处,弘治二年(1489)巡抚卢祥因原堡地沙碛无水,移堡于此,沿用原名。清雍正年间(1723~17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