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桥镇 | 隶属:冕宁县 |
行政代码:513433102 | 代码前6位:51343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4 | 邮政编码:615600 |
车牌代码:川W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91.1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
原镇人民政府驻地附近的安宁河上架有木板桥,因而得名。
基本介绍:
桥镇地处安宁河发源地,东邻曹古乡、彝海乡,南接惠安乡,西与泸宁区相接,北靠治勤乡,九龙县三桠区,面积391.13平方公里,镇政府距县城30公里,全镇辖有,大桥村、峨瓦村、结尾村八个村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541人,解拖公路贯过大桥镇,平均海拔2300米。
1950年4月设立大桥乡和团结乡,1958年宁源乡把团结乡改名,1982年更名宁源乡,1996年宁源乡和大桥镇合并称大桥镇,1996年原大桥镇柯别村因移民搬迁并入大桥村。1996年大桥镇因大桥水库搬迁到宁源乡政所在地。
荣誉排行:
2021年1月,大桥镇入选2020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历史沿革:
1952年,析惠安乡北部置大桥乡。
1958年,撤销。
1952年,设大桥彝族乡。
1956年,更名和平乡。
1972年4月,与曹古公社大桥大队合并为大桥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1985年7月,乡改镇。
2019年12月,撤销冶勒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桥镇管辖。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前此地有很多种植粮食的田,并且地势平坦,到了春天这里是绿油油的一片,象似一个绿色的平坝,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解放前后由于交通不便,赶路靠走,运货都靠马,赶路的人走到这里后都必须住下来吃饭住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境内有一座石拱桥,故名。原为宁源公社管辖,1951年建置团结乡,2020年5月19日将大桥村和结尾村合并为大桥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条河名叫龙洞河,故名。自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巴甫”藏族姓氏,指巴甫姓氏的人家在此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说,古时境内居住的居民多为汉族,且彝语方言把“汉族”译为“汉呷”,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