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旧城乡

地名:旧城乡隶属施甸县
行政代码:530521204代码前6位:530521
行政区域:云南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75 邮政编码:678200
车牌代码:云M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226.1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56万人
人口密度:约6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旧城乡因1950年此地发现一古城遗址,故名旧城。

基本介绍:

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做强一个支柱(甘蔗产业),突出两大调整重点(农业和工商服务业),主攻三大特色产业(反季蔬菜、林果业和畜牧业),实施四大战略(对外开放、科教兴乡、劳务输出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八大工程(人畜饮水、移民搬迁、科技示范、生态建设、乡村公路网络化、科教文卫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旧城乡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旧城乡位于施甸县南部,东经99°05′05″—99°19′34″,北纬24°10′24″—24°30′33″,距县城有62公里,成“S”形,东北与昌宁县和姚关镇接壤,东南与永德县隔勐波罗河为邻,南与龙陵县隔怒江相望,西与酒房相连,辖区总

+查看详细旧城乡概况>>

荣誉排行:

2018年12月,2018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出炉,旧城乡上榜。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设勐波罗寨,火头统领,隶石甸长官司。

明代时期,隶施甸长官司。

清顺治六年(1649年),隶靖边乡。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关勐乡。

民国十年(1921年),隶第六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划归关南乡。

1951年11月29日,蛮蚌等19村寨划属镇康县(今永德)。

1953年,隶第七区。

1958年4月,划归昌宁县。

1961年4月25日,复归保山县,成立旧城公社。

1962年,隶施甸县。

+查看详细旧城乡历史沿革>>

剑湖
旧城社区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旧城是傣语“芒允”的汉译地名,芒为村、允为城,古称勐摩,傣语意指产盐的地方,又名勐波罗、葫芦坝;现村委会驻地旧城。…[详细]

里戛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里是“李”的谐音;嘎指轻轻地敲打;现村委会驻地里嘎。…[详细]

大山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始建于山体宽阔庞大的大山旁而得名“大山村”。…[详细]

李来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时由李姓村民前来首居得名名“李来村”;现村委会驻地李来。…[详细]

芒别社区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芒”为树,“别”为松林,意为松林树多的寨子;现村委会驻地芒别。…[详细]

芭蕉林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始建于芭蕉树生长茂密得地方而得名“芭蕉林”;现村委会驻地芭蕉林。…[详细]

大田坝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始建于梯田连片的山麓缓坡而得名“大田坝”;现村委会驻地大田坝。…[详细]

新街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6年新建街子开市后成村而得名;现村委会驻地新街。…[详细]


还有1个地名与旧城乡同名:

以下地名与旧城乡面积相当:
到旧城乡必去著名景点
旧城乡相关名人
旧城乡特产与美食
旧城乡民俗文化
施甸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