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居镇 | 隶属:铜梁区 |
行政代码:500151105 | 代码前6位:500151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256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65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安居镇因曾为安居县治所而得名。
铜梁县安居镇位于县城西17公里处,距重庆市区60公里,地处琼江、涪江交汇的南岸,距渝遂高速公路入口2公里,国道319线横穿境内,因其水陆交通方便,曾于明朝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建县,后于清雍正6年(1728年)撤并入铜梁县,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百强乡镇”,商贸中心镇。安居镇幅员面积57.4平方公里,全镇约3.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2万人,城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区位优势:安居位于琼江、涪江交汇处,历来是铜梁、大足、潼南、遂宁、合川等县(市)的物资集散地,国道319线、212省道穿境而过,遂渝公路通车后,到市区40分钟车程。场镇功能:场镇有安居汽车站,发往各地
2024年11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安居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4年8月,安居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24年7月,安居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8年10月,安居镇入选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文化旅游:
安居古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境内有大安溪(琼江)而得名,有安居乐业之意。古城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安居镇境内,景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内含安居古城核心区3平方公里以及黑龙嘴、琵琶岛、黄家
铜梁安居古镇城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知县唐运生重修,明末被焚,清乾隆十年(1745)僧一川募资重建,清道光六年(1826)巡检沈庆安率众补修。安居城隍
天后宫又名妈祖庙、福建会馆。始建于明,位于安居古城南街,左后邻武庙,右与湖广会馆共壁,前门临街,背靠山,山后有川主庙。天后宫是由福建士绅集资修建。妈祖原名叫林默。公元960年3月23日出生于
重庆铜梁安居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重庆市铜梁区,总面积475.28公顷。安居镇黄家坝湿地公园位于涪江边上,距琼涪两江交汇处300米,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幅员3000余亩,拥有2000余亩芦
刘雪庵音乐艺术馆位于铜梁区安居镇十字街20号。该建筑按民国风设计,展陈依据《刘雪庵传》记载的人生历程进行布置,分为四个展区,分别以他的四支名曲《飘零的落花》《长城谣》《追寻》与《何日君再来》
北魏正始元年(504年),安居镇一带建场。
隋开皇八年(588年),建赤水县。
北宋时,属铜梁县。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割铜梁、遂宁部分复置安居县。
清雍正六年(1728年),安居县并入铜梁县。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设为安居乡,隶属重庆府。
民国八年(1919年),安居乡改为安居镇。
1949年12月,铜梁区第三区治所设在安居。
1951年6月,安居镇划出关溅、高楼、维新、中和4乡。
1994年9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内原有大坝田而得名大田社区。1949年12月,成立铜梁县第三区区公所,1951年7月,关溅乡、高楼乡、中和乡和维新乡组成第十一区,1958年9月至…[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居委会驻地在会龙街,且龙代指铜梁龙,故得名会龙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居委会驻地大南街而得名大南社区。2006年将原铜梁县安居镇大南街道居民委员会更名为铜梁县安居镇大南社区居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临江边而得名临江社区。成立于1952年,原名安居镇西城居委会,2006年更名为安居镇临江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有龙兴寺,且龙又代指铜梁龙而得名。龙兴村1950年前属安居镇公所第十一保。1951年命名为龙兴村,1958年为龙兴管理区,1961年为龙兴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赛龙寺,且龙又代指铜梁龙而得名。赛龙村1950年属安居镇第十七保。1951年命名为赛龙村,1958年为赛龙管理区,1961年为赛龙大队,1966…[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玉顶山而得名。玉顶村1950年前属安居镇第十八保。1951年命名为玉顶村,1958年改名为玉顶管理区,1961年为玉顶大队,1966年更名为新…[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原有七佛寺而得名。七佛村1950年前属安居镇第二十保,1951年命名为七佛村,1958年更名为五星管理区,1961年为五星大队,因重名1981年…[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河堰旁有一石头形状如马而得名。石马村1950年前属安居镇第二十三保,1951年命名为石马村,1958年为石马管理区,1961年改为石马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紫极观而得名。紫极村1950年前属安居镇第26保。1951年命名为26村,1953年命名为紫极村,1958年为紫极管理区,1961年为紫极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淘河坝而得名。淘河村1950年前属安居镇第二十八保。1950年为淘河村,1958年为淘河管理区,1961年为淘河大队。1983年改名淘河村。木…[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杨乐坝而得名。杨乐村1950年属安居第三十二保。1951年命名为杨乐村,1958年为杨乐管理区,1961年为杨乐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旗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境内有龙泉坝,且龙又代指铜梁龙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境内地形象一把琵琶而得名。1950年前属安居镇第三十三保,1951年命名为琵琶村,1958年为琵琶管理区。1961年为琵琶大队,1966年更名为上游…[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象山坡而得名。象山村1950年前系安居镇公所第十三保。1951年命名为象山村,1958年为象山管理区,1961年为象山大队,1967年4个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四面山而得名。1950年前为安居镇公所第十四保,1951年命名为四面村,1958年为四面管理所,1961年为四面大队,1983年改名四面村。2…[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驻地杨寿坝而得名。杨寿村1950年前系白羊乡第十六保。1953年由白羊乡划入波芲乡,1958年为杨寿管理区,1961年为杨寿大队,1983年改名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