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土桥镇 | 隶属:铜梁区 |
行政代码:500151101 | 代码前6位:500151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256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22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因街中心有一土桥,故名。
位于铜梁县的南大门,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1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0.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9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8559户,总人口27200人,其中农业人口26525人。耕地总资源38644亩,耕地27780亩。乡村劳动力总资源17240人,其中从事一产业8506人,镇内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492人。全镇共有机关干部61人,其中:行政26人,正科级以上干部16人;事业35人,拥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0人。2005年镇财政收入实现1280万元,收支有节余。辖区内通讯网络健全,有程控电话6000余门,建有数字微波站、无限寻呼和移动电话站共5处
2024年8月,土桥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24年4月,土桥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一区。
1949年12月,土桥、玉龙乡属铜梁区第一区。
1953年4月,土桥分为土桥、新桥、旧市坝3乡。
1956年7月,土桥、新桥、旧市坝3乡复并为土桥乡。
1960年2月,土桥乡析设新桥乡。
1958年4月,土桥、玉龙、新桥乡改为管理区,属上游公社。
1959年8月,撤销上游公社,成立铜郭区公所,管理区分别改为土桥公社、玉龙公社、新桥公社。
1961年,土桥公社、玉龙公社、新桥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古名桃溪镇而得名桃溪社区。2006年将原铜梁县土桥镇街道居民委员会更名为铜梁县土桥镇桃溪社区居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境内新建有一高桥而得名。高桥村1950年前属土桥乡第3保。1951年根据境内一石拱桥命名拱桥村,1958年为拱桥管理区,1961年为拱桥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庆林村,原四合村合并保留庆林村村名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境内有一磨形大坡而得名。大磨村1950年前属土桥乡第10保。1951年命名为大磨村,1958年为大磨管理区,19610年为大磨大队,1983年改为大…[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六赢山而得名。六赢村1950年前属土桥乡第十二保。1951年命名三圣村,1950年为三圣管理区,1961年为三圣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花园村,原新房村合并后保留新房村村名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内有高垭坡而得名。高垭村1950年前属土桥乡第十五保,1951年命名高垭村,以境内有高垭坡得名,1958年为高垭管理区,1961年为高垭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原河水村,原桂花村合并保留河水村村名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黄沙槽而得名。黄沙村1950年前属玉龙第1保。1951年命名石牛村,1958年为石牛管理区,1961年为石牛大队,1981年因重名,更名黄沙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新开垦的一块大田而得名。1950年前属玉龙乡第二保。1951年命名新田村,1958年为新田管理区,1961年为新田大队,1983年改为新田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驻地石庄坪而得名。石庄村1950年前属玉龙乡第5保。1951年命名石庄村,1958年为石庄管理区,1961为石庄大队,1983年改为石庄村,20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