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东桥镇

地名:东桥镇隶属闽清县
行政代码:350124110代码前6位:350124
行政区域:福建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长途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000
车牌代码:闽A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87.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5万人
人口密度:约8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该乡旧称下洋,因位居闽侯县上洋(即洋里)乡之下而得名。解放初期改名东桥,因发源于闽侯洋里的大溪流—安仁溪,流经乡境桥头街河段上建有一座木桥,镇政府驻地在桥之东,故名东桥。

基本介绍:

闽清县辖镇。1958年设东桥乡,同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复改镇。位于县境北部,闽江北岸,距县城30公里。面积187.3平方公里,人口2万。辖过洋、大溪、大箬、安仁溪、义窑、山限、溪芝、湖洋、朱山、黄坪、官圳、刘山、北洋、下宅、坪溪、南坑、溪沙、新桥、黄土岭、村后、高港、竹岭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大豆、水果,盛产竹木。安仁溪村的檀香橄榄名扬省内外。企业有竹木加工、漆器工艺等厂。境内有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水口电站及县最大水电站安仁溪水电站。东桥义窑村有宋代古瓷窑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区。

文化旅游:

中国瓷天下·海丝精灵谷

中国瓷天下位于福州闽清东桥,拥有积淀四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底蕴。在宋时,是中国陶瓷出口销量很大、分布世界范围最广的海丝源头,目前已被福建省政府纳入“海丝申遗备选点”。这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与无限创

义窑窑址

义窑窑址位于闽清县东桥镇西南。窑址范围自义窑村至安仁村一带,绵延十几个山头,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是福建省宋、元时期烧制青白瓷的大窑址。1958年发现,1983年、1987年复查,已发现

历史沿革:

宋代属奉政乡安仁里;元代为二十,廿一、廿三都辖38个自然村;明代分十九等6个都同属一个统啚;清代属怀德乡;民国初属第五区第七团,29年置下洋乡,属第三区署,35年改杉洋乡,37年复为下洋乡,下辖下宅、东淮、新南、芝山、溪岭等5个保、75甲。

解放后,1950年设第二区公所,下辖14个乡,1955年改名东桥区,下辖13个乡,1958年为火箭公社,辖27个大队,1959年改名为东桥公社,辖30个大队,1

+查看详细东桥镇历史沿革>>

宏琳厝—全国最大古民居
东桥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镇旧称下洋,因位居闽侯县上洋(即洋里)乡之下而得名。解放初期改名为东桥,因发源于闽侯洋里的大溪流—安仁溪,流经乡境桥头街河段上建有一座木桥,镇政府驻…[详细]

过洋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始为郭姓村民聚居地,古时村名曾称“郭洋”,后因本地方言“郭”与“过”谐音,遂名“过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过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大溪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面临闽江,江面宽广,故名“大溪”。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大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大箬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山上盛产一种箬竹,叶片比其他种类的箬叶大,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用箬竹的叶子包粽子,用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后来因产这种大竹叶出了名,…[详细]

安仁溪村

安仁溪村为东桥镇的门户,地处闽江北岸,距闽清县城13公里,在建的合福高铁和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区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口水电站、市级重点企业—福州小神…[详细]

义由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宋代陶窑生产的发达之地,今山头上有旧窑址百余处,很有考古价值。据说当时有5个不同姓氏的村民,在此结拜兄弟,合力建龙窑烧制陶瓷器出售,故称为“义窑”,…[详细]

山限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四周群山如围,只有三处山隔通外地,原名“三限”,后因谐音改为“山限”。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山限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溪芝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溪坪和芝山两个自然村合并,在两个村中各取一字为村名,故名“溪芝”。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溪芝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湖洋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祖厝门前有一片洋田,民房建在这片稻田后面,故名后洋。1980年因与桔林乡后洋村重名,经批准改为“湖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湖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朱山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因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到村里设私塾教学,明代乡人为纪念朱子,还在村庄南面山上建朱子祠,所以把村名叫“朱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朱山村村民委…[详细]

黄坪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土地多黄壤土,且有相对平坦地势,古人便以土壤色泽为村名,取名为“黄坪”。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黄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官圳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清代以前曾修建有三条水渠贯穿村境,灌溉附近村庄千余亩良田,其中有二条渠道是官府资助创建,故取村名为“官圳”。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官圳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刘山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到处是山,后因村内出了一个大官,颇有政绩,朝廷为表彰其功,曾派员持御旨抵村把山坡削平,只留下村东面一座山,原名“留山”,后因本地方言“留”与“…[详细]

北洋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处乡境的北面,村子前是一片平坦的洋面田,故名“北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即“北洋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南坑村

南坑村于公元1153年由闽侯朱墓迁往此地,坐落在东桥镇东北方向,距镇约3公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全村面积约6065亩,有350多…[详细]

溪沙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有一天子逃难东桥,及至村境时,村内有一头石狮子相迎,后天子逃离村外一华里处蒙难,石狮子也同时不见。后人便借取这一故事,起村名建“溪狮”。后因本…[详细]

新桥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自然村为安仁溪主要支流,高港、竹下溪汇聚于村境。同时村内通往杉村的一条古道横跨溪面上,清代时建有一座木桥,因桥系当地民众筹资新建,故村庄取名“新桥”…[详细]

黄土岭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土地多为黄壤土,相传古时外地丁口迁此村居住时,大伙同心协力,开创出这条山区岭边路,道路崎岖不平,又都是黄土。故称“黄土岭”。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黄土…[详细]

村后村

村后村位于东桥镇北部山区,辖5个自然村,225户826人,党员37人,村民代表28人,村两委5人。全村山地面积4440亩,耕地面积890亩,是个典型的…[详细]

高港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高远偏僻地,村旁有溪名港,故名“高港”。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高港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竹岭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4年竹下、岭尾两个大队合并为一个大队,便从竹下和岭尾两村中各取一字为村名,故称“竹岭”。…[详细]

坪溪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一条小溪流,其中由主村至大王坑这段因沙石冲击,溪床较为宽广而平坦,故取名“溪坪”。后因与上莲公社溪坪大队同名,于1980年经批准,改名“坪溪”。设立…[详细]

下宅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有大宅厝,人称“厦宅”,后为书写方便改故改名为“下宅”。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下宅村民委员会”。…[详细]


还有4个地名与东桥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东桥镇面积相当:
到东桥镇必去著名景点

东桥镇相关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