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双岘镇 | 隶属:静宁县 |
行政代码:620826113 | 代码前6位:6208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车牌代码:甘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886人 |
人口密度:约10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因驻地有两条壑岘而得名。
双岘乡位于静宁县南部,土地面积 78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14864人。境内平均海拔 1800米 ,年平均气温 6 -7.6摄氏度 ,降雨量在 470 -520毫米 之间。粮食作物以冬小麦、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胡麻为主。
近年来,双岘乡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狠抓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支柱产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人均纯收入由 2001年的825元增加到现在的984元,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乡梯田面积达到95%以上,199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梯田化达标第一乡”。近几年紧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1.2万亩,“三荒”造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双岘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4年8月,双岘镇入围2025年度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民国元年(1912年)后,境域分属治平、威戎、岷屯、云翠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至1950年6月,分属第二区(威戎)、第五区(甘沟)、第八区(雷大)。
1958年9月,大部分地域划归民主公社。
1959年,并入雷大公社。
1961年12月,从雷大公社析设双岘公社。
1964年2月,并入雷大公社。
1973年1月,恢复双岘公社。
1983年11月,改为双岘乡。
2024年,撤乡改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阳湾和阳路中间,故取名中湾。1961年设中湾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称中湾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曾驻过民兵,取军民团结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岔村是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双岘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位于长岔,故名。1958年设双岘大队。1983年改称双岘村民委员会。2010年9月将井沟村并入双岘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曾有姚姓人家居住在此山湾,故名。1973年设姚湾大队。1983年改称姚湾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最早有颉姓人家居住,地处山沟台地,故称颉沟,后称页(xué)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此地位于双岘,故名。1958年设双岘大队。1983年改称双岘村民委员会。2010年9月将井沟村并入双岘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李姓人家最早来此山咀居住,故名。1961年设李湾大队。1983年改称李咀村民委员会。2010年9月将甘硖村并入李咀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多数人姓胡,且居住在河边,故名。1958年设胡河大队。1983年改称胡河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自然村樊梁,故名。1973年设樊梁大队。1983年改称樊梁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有张氏先祖张海清来此地居住,儿孙们占据两道湾,分为上张海清和下张海清。取上张海青“上”、“海”二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居民大多以尤姓人家为主,故名。1958年和上海村并称上海大队。1973年设尤家大队。1983年改称尤家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