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水镇 | 隶属:肃州区 |
行政代码:620902101 | 代码前6位:6209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7 | 邮政编码:735000 |
车牌代码:甘F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23万人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清水镇因流经境内的清水河而得名。
自然环境:清水镇位于肃州区东部,总土地面积19.8万亩,总耕地面积2.43万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年平均气温6.8℃,全年无霜期130天。
行政区划:辖5个居民委员会,6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508户,乡镇总人口11000人,乡镇从业人员3707人。
六通情况: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5个村通自来水。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11所,在校学生1736人,教师110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28人,病床13张。
名优特产:洋葱、锦丰梨、脱水蔬菜、制种玉米、早酥梨。
西汉至十六国“五凉”时期,清水镇境域属武威郡姑臧县。
北魏至隋初,属武威郡林中县。
唐宋年间,归姑臧县。
元时,属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武威县白塔、大河乡。
1949年9月后,芦白塔、大河区。
1952年7月,属第十四区(清源)、四区(白塔)。
1956年1月,为清水乡。
1958年10月,分属大柳、清源公社。
1962年,成立清水公社。
1983年7月,设清水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上盐池”,相对于村东北几十千米外的产盐湖泊——“下盐池”而得名。按:肃州食盐明清为贡品。…[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明代驻军寨堡位于“清水堡”与“上寨堡”中间地带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以榆林坝清泉水流至其地而得名。1949年前属河东乡第六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分属河东区(9区)清水乡的一、二、三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域地处祁连山北麓缓坡的中间地带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坝口地处″榆树疙瘩″而得名。按:榆林坝河本无名,自源头″达坂沟″北流13千米折向东即至″榆树疙瘩″为坝,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地处沙漠地带,境内多高大沙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为明初的训马营地,俗称“马营”,明中叶于此筑堡,取名“马营堡”。按:自西宁卫茶马互市以来,肃州“每岁于西宁卫关领茶马一次”,领来的茶马就近于此驻训…[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属东一村和东三村,2006年3月肃州区人民政府将“东一村”和“东三村”合并,冠名“屯升村”。改屯升科,即“屯田户”改升为“科田户”,以减轻赋税。…[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马营河洞子西渠“头工垦区”而得名,简称“西一”。…[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马营河洞子西渠“二工垦区”而得名,简称“西二”。…[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马营河洞子西渠“三工垦区”而得名,简称“西三”。…[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明代驻军寨堡位于“清水堡”和“中寨堡”以南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