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坊镇 | 隶属:文县 |
行政代码:621222109 | 代码前6位:6212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432人 |
人口密度:约6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因下辖自然村石坊村,以此地多石头和长方形地,故名石坊。
石坊乡,位于文县西部,白水江中游。东连城关镇,南接铁楼乡,西邻石鸡坝乡,北靠堡子坝乡。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1公里,地域面积1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4%。乡政府驻地石坊街,海拔高程1000米,距县城15公里。
全乡辖14个行政村(石坊一村、石坊二村、邓草坝、杨卜沟、后 坝、东峪口、高峰坝、槐树、中排、元坪山、旧关、柳元、上柳元、泥山),31个合作社,28个自然村,2331户,9431人。耕地面积13048亩,其中水田1300亩,水浇地5313亩,旱地5273亩,水平梯田8279亩,花椒等经济林果园1789亩,纹党600亩。200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333万元,多种经营收入71
文化旅游:
合作化桥位于陇南市文县石坊镇石坊村,原名广济桥,始建于清代,1950年代因广济桥残破无法使用,1955年文县政府决定在广济桥原址拆除旧桥,按原貌重建一座廊桥。该桥为木构伸臂廊桥,桥跨伸臂由2
1949年12月,属石坊区,为石坊乡。
1953年5月,设石坊乡、旧关乡、东峪口乡。
1955年6月,石坊乡并入东峪口乡。
1958年4月,成立石坊公社。
1983年11月,石坊公社改石坊乡。
2024年5月,撤销石坊乡,设立石坊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由于该村在山头土地面大平坦从而取名元坪山。…[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在白水江以南与新关相对,故取旧关之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万历年间,上海直辖市刘继贤(祖先)流落我地,因当时该地周边柳树成荫,地形方园,由此得名:“上柳园”。…[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再开国之前,汤卜沟地处一侧侠沟,这里的庄家和蔬菜萝卜长的非常好,这里便称之为汤卜沟。…[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名因河边长有灯草,所以叫灯草坝,解放后改名邓草坝。…[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年间分为上村、下村,解放后,由于海拔较高,土地泥泞,命名为泥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坝村早年间是一个生产队,属于邓草坝大队,后来独立出来命名为后坝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名因河边柳树成荫,所以叫柳元,解放后改名下柳元。…[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峪口村,由于地处山谷峡谷,以及石坊、中排等地东面必经的三叉要道路口,历史重要的嘉关要口,因此名为“东峪口”。…[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石坊一村自开始以来名石坊村,与现在的石坊二村村属一个村,后名为石坊一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石坊二村自开始以来名前坝,与现在的后坝村相呼应,后名为石坊二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峰村是由石坊塘朗山脚下葛丰坝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石坊区石坊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石…[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排村村庄顺马莲河排名而得名。1983年10月石坊公社改为石坊乡,属石坊乡辖。1984年中排大队改为中排村,村下建合作社。1986年设立中排村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槐树村村庄因村内大槐树而得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东峪口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石坊区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