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玉垒乡 | 隶属:文县 |
行政代码:621222206 | 代码前6位:6212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3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04人 |
人口密度:约1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玉垒乡因境内玉垒雄关而得名。
玉垒乡,位于文县东南部,白水江下游,碧口水库上游,东连碧口镇,南接范坝、店坝乡。西依横丹乡,北靠口头坝乡。东西长39公里(是全县最长的乡),南北宽8公里,地域面积23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89%。乡政府驻地玉枕村,距县城46公里,海拔700米。
全乡辖12个行政村(蒿坪、齐心坝、马家沟、何家坪、徐家湾、李家坪、余家、玉垒、筏子坝、黄路、大山、冉家坪),56个合作社,156个自然村,1273户,5637人,群众居住分散。耕地面积10300亩,其中水田273亩,水浇地2665亩,旱地7362亩,梯田3950亩,高山耕地占86%,经济林果1230亩,农民人均耕地1.75亩。2001年,
1949年12月,属碧口管辖,设有玉垒乡、蒿坪乡。
1953年5月,属玉垒区,设玉全、玉枕、蒿坪、黄路4乡。
1955年6月,属碧口区,设玉垒、蒿坪乡。
1958年4月,属碧口区碧口公社,为玉垒大队。
1961年,碧口公社析置玉垒公社。
1983年11月,玉垒公社改为玉垒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山村位于关头坝处,山大沟深,故取名大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蒿坪村因该地曾经蒿草而得名,一直延续至今,解放后成了蒿坪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何仲义口述,早在1921-1951年间成为金口杨家汉坪山;1951年成立何家湾大队;因有两个何家湾德地名,在1984年改为齐心坝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中叶,在今马家沟境内居住着姓马的少数民族为,后来汉族人赶走了马姓少数民族为,马姓少数民族为虽然搬离此地,但是由于最初此地为马姓少数民族为居住,故一…[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末清初年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姓总督,离任后从成都衬蒋里县移居何家坪社,赶走了原羌族何氏家族至南平县,源于何氏居住且有一坪台,故称何家坪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没有历史依据,历史以来,据村内老人讲,从民国初年至今,村内没有姓徐的人,加之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村内存在的所有资料历代宗祖画像均比烧完。…[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了解,早在1910-1970年间,这里多数人姓李,后来由陕西槐树村王家入迁,把李家赶走了,目前大多数居民姓王,但追溯起源,早期入住的是李家,所以称为…[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年间,建村时有村中在朝为官,故命村名老院村,约在1921年前后,因老氏无后,改村名为余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理位置在玉垒关上边而命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玉垒区玉垒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仍属玉垒区玉垒…[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朝中期,因四川省南平县林场的木料在白水江放下来,停留在筏子坝再扎成筏子放到四川重庆。筏子坝因此而得名,当时筏子坝是条繁华的街市。…[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路坝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玉垒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冉家村民自明朝万历年间由湖广汉口迁徙至此,村民见太阳冉冉升起后照射至村头观音庙,五彩斑斓,甚是奇异。遂命名曰冉家坪,解放后,关头坝、冉家坪、水沟山三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