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鸡坝镇 | 隶属:文县 |
行政代码:621222110 | 代码前6位:6212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26万人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石鸡坝镇境内白水江中有一巨石酷似报晓雄鸡,因此得名。
石鸡坝乡,位于文县西部,白水江中游。东连石坊乡,南邻铁楼乡,西与四川省九寨沟县草地乡接壤,北靠马营乡。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1公里,面积178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6%。乡政府驻地安昌河,距县城30公里,海拔1240米。
全乡辖11个行政村(石鸡坝、陶家湾、朱元坝、插柳山、水磨沟、沙渠、边地坪、哈南、岷堡沟、薛堡寨、新关),42个合作社,31个自然村,2437户,10588人。坐落在岷堡沟里的薛堡寨村是一个藏族村寨,有藏族同胞548人。全乡耕地面积16124亩,其中水田814亩,水浇地10335亩,旱地4975亩,梯田4138亩,经济林果1800亩,党参1959亩,农民人均耕地1.54
文化旅游:
西京观大殿位于陇南市文县哈南村,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建筑面积304平方米。建筑坐西朝东,由正殿、抱厦、偏厦构成。正殿为单檐歇山顶,殿前抱厦为卷棚顶,5架梁。建筑梁柱用料硕大,彩画具有鲜明的
1950年3月,属石坊区,设石鸡坝、哈南2乡。
1953年5月,属石坊区,设石鸡坝、哈南、安昌河、陶家4乡。
1955年6月,4乡合并为哈南乡、石鸡坝乡,仍属石坊区。
1958年4月,属石坊公社,为石鸡坝大队。
1960年8月,成立石鸡坝公社。
1983年11月,石鸡坝公社改为石鸡坝乡。
2024年5月,撤销石鸡坝乡,设立石鸡坝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很早以前,有两只金鸡,一公一母,母鸡在前公鸡断后,沿白水江上行,金母鸡到了石鸡坝新关村对面时,突然发现前方有只黑鹰,金母鸡不敢向前,金母鸡化为石鸡…[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武二年将领李旺镇守阴平,戌边平乱。安营扎寨竹子大坝,故取名为竹园坝,解放后因字体简化改名为朱元坝,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1900年01月之前名为东丰沟,1903年05月之后这里居住的人修了水磨,并且逐年有人修建水磨,水磨随之越来越多就命名为水磨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前期曾有一位马夫途径此地将马鞭丢失与此,故命名为鞭丢坪,建社后更名为边地坪。…[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洪武元年约1369年,太祖蛮令颖川侯传友德,先锋朱显忠平乱阶文将蛮夷赶出境内,平乱后,显忠后裔,朱述祖,朱述喜,在古村寒下,在一平湿地插柳滩占山…[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因沙渠村所在地为此一代政治核心区域,有因此地在河床边,河坝石沙很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哈南寨是白马氐人的古老家园,是他们比武赛马的场所,被叫做“哈锣阵”古代白马氐人与汉族你争我夺,后来白马氐人退居山上。后逐渐被叫为哈南寨。…[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清朝顺治年间,1557年-1560年进入岷堡沟居住的居民根据当时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取名为岷堡沟,1984年改编为岷堡沟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名由于明朝永乐年间,曾有方氏族有位镇守边的将军,先期驻守在边关要塞旧关,由于这里人烟稀少,有些少数民族为数不多,后因关卡要塞又推进一步疆土有所扩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明朝时期,一位姓陶的大将在此立过功,后来为了纪念他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清朝初期,具体年代不详,当初为高郎,后来后来村里头人为薛氏头人,村便改为薛堡寨。…[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前期以三个凤凰蛋的石宝而得名为三元坝。由于1989年10月8日后河水上涨将三元坝分为两个社,河东为三元坝,河西为古家沟。从而房屋建于山水沟边,因此…[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阴平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石鸡坝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洪武年间(公元1368-1644)建堡时,故命为新农堡,清朝初1648年间新农堡村民在这条沟修了一座大佛寺院,从此命名为大佛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徐家山原为少数民族为聚居地,自徐家先辈迁居至此居住,约有300多年历史。现居民有徐、马、叶大三姓氏,分别占全村总户数的48.5%、47%、4.5%。据…[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7年建村时,张氏居多,故命名张家沟。…[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光绪年间(公元1778年前后)朱元坝两家不同姓氏的大财主,因发生纠纷,未得调和,曾在这块肥沃土地上以天地、种树为证,发誓、赌咒,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