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周村镇 | 隶属:定州市 |
行政代码:130682115 | 代码前6位:130682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2 | 邮政编码:071000 |
车牌代码:冀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12万人 |
人口密度:约58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因镇政府驻周村而得名。汉代,始有王侯葬于此地,官府招雇了许多人看守,因居住在陵墓周围,年久发展成村,得名周村。
周村乡位于定州市南15公里处。全乡11000户,45000人,耕地面积为50000亩,约7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乡!
资源优势:
本乡南靠沙河、北临孟良河,是周村乡的天然分界,具有古老传说的马创泉、草场沟是源于周村乡,并穿越境内,使得全乡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交通优势:
周村乡西和107国道接壤,东临定深公路,京深高速公路、定无公路横跨全乡。乡道、市道、乡到村的道、省道、县道,四通八达,是定州南边的交通网络中心,故交通十分便利!.
2024年12月,周村镇被认定为2024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橡塑再生资源产业名镇)。
1953年,属北紫京乡。
1958年,属韩家洼公社。
1961年,析出,建周村公社。
1982年,改置周村乡。
1994年,花张蒙乡并入。
2008年,周村乡改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汉代,始有王侯葬于此地,官府招雇了许多人看守,因居住在陵墓周围,年久发展成村,得名周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代原名是吴村屯,以姓氏得名。后来附近又建一小村。因该村较大,便更名为大吴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北车寄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周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唐代,村北原为大片紫荆丛林,建村后,称为南北紫荆,后来演变为紫京。…[详细]
南辛兴村位于周村东南4.2公里。春秋时期,即有先民居住。现存有春秋韩国先民生活遗址一处。后于宋代形成较大村落,现有瓷片堆遗迹。…[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成祖宣谕,山西庶民东迁,迁民至此建村,名宣村,那是有两宣村,该村在城南,得名南宣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明代,因地理条件优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建村时,取物阜、民丰、财积如山之意,取名阜头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始有花张蒙村民迁来聚集成屯,故名张蒙屯。…[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此地北面曾驻扎有大宋兵营,该村位于大营南头,得名南营头,后来,按谐音演变为南陵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建村,因村北原有一土阜,人称疙瘩头,建村时便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之北原有一座古庙,庙前是屯,庙后是寨,该村在庙前,故称前屯。…[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花张蒙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周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年间,这里原有寺庙,看寺村民建村,因靠近花张蒙,故名寺张蒙。…[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始有刘氏从新乐县北贾庄迁来定居,取名安吉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初秋时期,既有新民居住。后于宋代形成较大村落。到明代永乐年,村民又从山西迁来定居,取名新建兴旺之意,得名新兴,后发展成南北辛兴。后简化为南、北辛兴。…[详细]
塔耳洼村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先民活动生存,现有陶片堆遗迹和后来的汉墓遗迹。…[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李氏家族来此建村,又邻近花张蒙,故名李张蒙。…[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始有马氏建村立寨,故称马家寨,为区别东马家寨,加之该村在城南,故改称南马家寨。…[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年间,有武姓人家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庄,故名武家庄,后来简化为武庄子。…[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于唐代,村北原为大片紫荆丛林,建村后,称为南北紫荆,后来演变为紫京。…[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朱家庄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周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