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庞村镇 | 隶属:定州市 |
行政代码:130682102 | 代码前6位:130682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2 | 邮政编码:071000 |
车牌代码:冀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5万人 |
人口密度:约8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因镇政府驻北庞村而得名。明代永乐二年,有庞氏人家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得名庞村。1982年更名北庞村。
庞村镇是河北定州市下辖镇,面积41.5平方千米。保定市定州市庞村镇(PangcunZhen)位于定州市境北部,距市区10千米。面积41.5平方千米,人口4.45万人(2002年)。辖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庞村。京广铁路、107国道过境。1994年由只东乡、东南宋乡合并建庞村镇。
1997年,面积26.1平方千米,人口4.5万,辖庞村、北陶邱、南陶邱、北只东、张只东、东只东、西只东、于只东、杨只东、北东丈、小西丈、大西丈、东南宋、西南宋、苏泉、西坂、东坂17个行政村。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庞村镇上榜。
2024年11月,庞村镇被认定为2024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橡胶输送带产业名镇)。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庞村镇榜上有名。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庞村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南陶邱遗址,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庞村镇南陶邱村东南。2024年2月14日,南陶邱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3年,分属庞村乡。
1958年,属清风店公社。
1961年,析出,建只东公社、东南宋公社。
1984年,改为只东乡、东南宋乡。
1994年,只东乡、东南宋乡合并为庞村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代永乐二年,有庞氏人家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得名庞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唐代以前建村,因立址在唐河沿岸,得名坂上。宋代薛向在定州任知州时曾修渠疏通河道,为了纪念其政绩更名薛坂,后来简化为西坂。…[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南宋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庞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以前叫南定村,相传宋苏东坡人定州知州时再次利用黑龙泉泉水种植水稻,其后为了纪念他更名苏泉。…[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南宋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庞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西坂迁出,故名东坂。…[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生存,现存有龙山文化遗址。明永乐二年(1404)有陶、邱两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以姓氏得名陶邱。…[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居住。明永乐二年有陶、邱两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以姓氏得名陶邱,后逐渐分为两村,北者为北陶邱,南者为南陶邱。…[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遗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在黑龙泉、白龙泉以东,取水中沚为记,并冠以方位、姓氏得名北、东、杨、于址东,后址字改为只字。…[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遗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在黑龙泉、白龙泉以东,取水中沚为记,并冠以方位、姓氏得名北、东、杨、于址东,后址字改为只字。…[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遗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在黑龙泉、白龙泉以东,取水中沚为记,并冠以方位、姓氏得名北、东、杨、于址东,后址字改为只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遗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在黑龙泉、白龙泉以东,取水中沚为记,并冠以方位、姓氏得名北、东、杨、于址东,后址字改为只字。…[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遗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在黑龙泉、白龙泉以东,取水中沚为记,并冠以方位、姓氏得名北、东、杨、于址东,后址字改为只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遗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在黑龙泉、白龙泉以东,取水中沚为记,并冠以方位、姓氏得名北、东、杨、于址东,后址字改为只字。…[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由大西丈迁出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明代嘉靖年间,该村南有一高大土阜,名曰青龙山,上建三皇庙和药王庙,香火很盛,经常雾气绛绛,烟尘涨天,以后人们以此取村名,东为东涨,西为西涨。后来简…[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明代嘉靖年间,该村南有一高大土阜,名曰青龙山,上建三皇庙和药王庙,香火很盛,经常雾气绛绛,烟尘涨天,以后人们以此取村名,东为东涨,西为西涨。后来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