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砖路镇 | 隶属:定州市 |
行政代码:130682103 | 代码前6位:130682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2 | 邮政编码:071000 |
车牌代码:冀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8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宋咸平年间,定州建开元寺塔,此地为建塔烧砖,砖瓦起运的必经之路,常憩之点,故取名砖路。
定州市辖镇。1961年建立砖路公社,1982年改乡,1985年改镇。1994年悟村乡并入。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25.5公里。面积97.5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砖路、西冯村、沈家庄、北宋、张家庄、南燕、北燕、南渠河、北渠河、北厂村、王村、李村、清辛庄、悟村、南古山、北古山、岸下、潘村、台头、西潘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乡镇企业主要有铸造厂、平面绒厂、屠宰厂等。
2024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砖路镇(肉羊)榜上有名。
2024年4月,砖路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4年12月,砖路镇被认定为2024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羊产业名镇)。
1953年,分属台头、岸下、辛庄、丁村乡。
1958年,属清风店公社。
1961年,建砖路公社。
1982年,改为砖路乡。
1985年,砖路乡改镇。
1994年,悟村乡并入。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宋咸平年间,定州建开元寺塔,此地为建塔烧砖、烧瓦和起运必经之路,故名砖路。…[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永乐年间,有冯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得名冯村。后发展为东、西两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年间,沈氏从山西洪洞县来此占庄建村,以姓氏得名沈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有宋氏兄弟二人最早来此建南北两村。以姓氏和方位得名北宋、南宋。…[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以前吴氏最在哦定居,明吴家庄,1981年更名为张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燕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砖路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燕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砖路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前与北渠河原为一村,地势低洼,每逢雨季,沥涝成灾,以人工开渠为河,泄出沥水,村名称渠河。后分成南北两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前与北渠河原为一村,地势低洼,每逢雨季,沥涝成灾,以人工开渠为河,泄出沥水,村名称渠河。后分成南北两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前名为定村,明代燕王扫北后,这里地旷人稀。又有丁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京剧,得名丁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民生存。现有灰褐陶片、袋状坑和土城堡遗迹。在汉代曾为土城,现有瓦砾堆积遗迹,明代永乐年间,有王氏自山西来建村,得名王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二年,有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得名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新庄,1982年更名清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悟村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砖路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以前,该地有一高大土阜,名曰古山。建村其南,取名南古山。…[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古山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砖路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建村时,选址在唐河岸下立村,故名岸下。…[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潘村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砖路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因南临唐河,常遭水灾,百姓生活贫困不堪,为盼风调雨顺,望有抬头之日,故名抬头,后简化为台头。…[详细]
西潘村早在战国至汉代,此地就有先民生存,现有这两代遗迹一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