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留早镇 | 隶属:定州市 |
行政代码:130682100 | 代码前6位:130682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2 | 邮政编码:071000 |
车牌代码:冀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万人 |
下辖地区:2个社区、35个行政村 |
因镇政府驻留早村而得名。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遗民来此定居,因原村较大,移民留居较早,故得名留早。
走进定州留早镇西南合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只见交易大厅内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来自内蒙、山西、北京、天津、东北等地的大拖挂正整装待发,留早镇辖区内十多个村庄的棚菜就是通过西南合这个市场走向全国各地的。该市场的负责人还介绍到,从五一节过后,市场就开始忙碌起来,来自周边大中城市及东北、西北等地的客商就纷拥而来,这些客商都是我们的老客户,由于我们这里的蔬菜品质好、货源足、无公害而受客商的青睐,日前,正值交易高峰期,日均发货500多吨。
留早镇是定州市早春棚菜种植较大的区域,以早春冷棚西葫芦、甘蓝为主导品种。近年来,该基地形成了以西南合为核心,辐射周围十多个村庄,常年棚菜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在市农业
1953年,属白家庄、留早、高就3个乡。
1958年,属清风店公社。
1961年,建留早公社。
1982年,改置留早乡。
1991年,西南合乡、北王家庄乡并入。
1994年,改为留早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民生存,现存有袋状灰坑、陶片的遗址。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遗民来此定居,因原村较大,移民留居较早,故得名留早。1961…[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民生存,现存有袋状灰坑、陶片的遗址。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遗民来此定居,因原村较大,移民留居较早,故得名留早。1961…[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民生存,现存有袋状灰坑、陶片的遗址。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遗民来此定居,因原村较大,移民留居较早,故得名留早。1961…[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民生存,现存有袋状灰坑、陶片的遗址。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遗民来此定居,因原村较大,移民留居较早,故得名留早。1961…[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先民生存,现存有袋状灰坑、陶片的遗址。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遗民来此定居,因原村较大,移民留居较早,故得名留早。1961…[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在很久以前,村北有一条运粮河,因堤岸坚固,人称铜帮铁府,建村时便取其意,得名南铜帮。至明代后,逐渐根据谐音,沿革为南同房。…[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两个小村,因家族和民事纠纷,经常吵斗,后经抗日政府调解村睦民和,两村合为一村,取名仁义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西同房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留早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南合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留早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南合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留早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燕王扫北后,有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名高新庄,以后人们简写为高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洪武年间,有高氏迁来立庄,故以姓氏得名高家佐。…[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二年有陈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以姓氏得名陈家佐。…[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商周时期即有先民生存。唐代以前,该村宿姓居多,但有肴姓恶霸强行称肴家佐,后来才定名宿家佐。…[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在宋代此地常受外族侵入,村名乃为防御胡人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乾隆年间,有甄氏最早迁来立庄,故以姓氏得名甄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燕王扫北后,山西移民选唐河北岸高地定居,故名高就。…[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高就村的一部分,1986年后,自高就村分出,单立一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乾隆年间,有周氏最早来此立庄,故名周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二年,明成祖诏令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建庄,故名来合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乾隆年间,最早有四姓人家联合建庄,故名四和庄。1982年更名为北四合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年间,村民奉诏从山西迁来定居,命名大兴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在宋代即有人定居,现存有定窑瓷器残片遗迹。明代有山西洪洞县迁来百氏人家建庄,以姓氏得名白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泡里庄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留早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有诸姓杂居,建庄后取义气相待,合村共处之意,得名义合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初年,村民由东南合迁来建庄,故名南合庄。…[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燕王扫北后,在明代永乐二年有王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庄,城王家庄。1982年改名北王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23年前同北木庄为一村,称木家庄。后分出一村,城南木庄。…[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有蔡氏最早来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蔡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官家庄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留早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为南同房屯,是南同房人迁来聚居在屯,以后建有庵堂,取名后庵。民国26年改为同庵庄,后来写成同安庄。…[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二年有宋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故称宋家庄。后发展成两村,称东西宋庄。…[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二年有宋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故称宋家庄。后发展成两村,称东西宋庄。…[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留早镇。明代洪武年间,有穆氏家族迁来,分别南北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加方位得名。后简写为木庄。民国23年木家庄已分为南、北木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时,当朝大官安寿里的两个儿子居住在该村,其庄宅建得阔绰华丽,青堂瓦舍,故名大瓦房。…[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离大瓦房较近,较少,称小瓦房。…[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永乐年间,最早有李氏迁来定居,故名李家庄。1982年更名为北李家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