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丁栾镇 | 隶属:长垣市 |
行政代码:410728101 | 代码前6位:4107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43万人 |
人口密度:约90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
传村内道路均呈“丁”字形,丁丁相连,得名丁联,后以谐音改称丁栾。
丁栾镇位于长垣市城北12公里处,东与方里镇为邻,东北是佘家镇,北与滑县毗邻。南北长11.6公里,东西宽7.5公里,全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5万人,少数民族(回族)300人;耕地5.1万亩,人均耕地0.93亩。全镇下辖34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2024年全镇实际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9亿元,完成财税收入7872.12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20360.6元。
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作为丁栾镇的特色产业,乃至长垣市特色支柱产业,在丁栾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镇上下已形成以华西、康民、健琪、蓝天等18家企业为龙头的医疗卫材生产企业圈,从业人员1.2万人,产
2024年12月,丁栾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丁栾镇上榜。
2024年3月,丁栾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丁栾镇榜上有名。
2024年9月,丁栾镇入选2024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丁栾镇为2024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丁栾镇榜上有名。
2024年5月,丁栾镇被确定为2019—2025年度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4年7月,丁栾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清天命元年(1616)属直隶省大名府。
1912年属直隶省大名道。
1928年属河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滑县。
1943年至1945年属滨河县,后属长垣县第七区。
1949年称平原省濮阳专区长垣县丁栾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随长垣县属河南省濮阳专区。
1954年属新乡专区。
1955年随长垣县属安阳专区。
1958年置丁栾人民公社。
1961年丁栾改区,下设丁栾、张三寨、满村、陈墙、沙丘、官桥营6个小公社。
196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丁联,以多丁字街而得名,后演变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丁联,以多丁字街而得名,后演变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丁联,以多丁字街而得名,后演变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丁联,以多丁字街而得名,后演变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浮邱店村是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丁栾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紫胡寨,为胡氏所建。因村东常出现一片紫气,称紫胡寨,后谐音止胡寨。…[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杨氏建村得名杨庄。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杨庄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杨庄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田氏建村而得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田庄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田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这里是蒙古人养马的大草场,草场上有很多被群马徘徊的水坑,人称这种水坑叫马盘池,后这里成村命成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罗章二氏共同建村而得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罗章寨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罗章寨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尚氏建村而得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尚寨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尚寨村民委员会,属丁…[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兴隆集。清初遭兵火焚毁,留庙一座。有一位武师居此传业,被乡里弟子尊为师傅称师傅寨,后讹音为师古寨。因刘姓多,称刘师古寨。后周氏、王氏分别傍边建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兴隆集。清初遭兵火焚毁,留庙一座。有一位武师居此传业,被乡里弟子尊为师傅寨,后讹音为师古寨。因刘姓多,称中刘师古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兴隆集。清初遭兵火焚毁,留庙一座。有一位武师居此传业,被乡里弟子尊为师傅寨,后讹音为师古寨。因刘姓多,称西刘师古寨。…[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这里原有一道名叫马良堌的土堤,明初移民的时候,在这道土堤上南北相对建了二村,位北,得名后马良堌。…[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别名王二郎寨,村庄为王二郎所建,后简称王寨。…[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段氏建村而得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段庄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段庄村民委员会,属丁栾…[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这里原有一座城,名胙城,宋元丰年间,被飞沙所埋,只剩两个角,后有移民依两个角建村,位东,得名东角城。…[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吴氏建村,因名吴庄的村有两个,位南,故名前吴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吴氏建村,因名吴庄的村有两个,位北,得名后吴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宋英宗元年(1064),上官家族在此居住建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韩氏建村而得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韩寨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韩寨村民委员会,属丁…[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朱氏移民在官桥旁建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这里原有一座官桥,山西洪洞县移民薛氏在此建村得名薛官桥。…[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建村于大沙丘旁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十一年(1378)山西洪洞县移民刘氏在沙丘建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十一年(1378),山西洪洞县移民杨氏在沙丘建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杜氏建村于沙丘旁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曹氏建村于沙丘之上而得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曹沙丘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曹沙丘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史氏建村而得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史庄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史庄村民委员会,属丁…[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这里原有一道名叫马良堌的土堤,明初移民的时候,在这道土堤上南北相对建立了二村,为南,故名前马良堌。…[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西邓岗,1974年西邓岗以村中心的古官路为界,将村分作了东、西两部分,西侧的一部分得名官路西。…[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西邓岗,1974年西邓岗以村中心的古官路为界,将村分作了东、西两部分,东侧的一部分得名官路东。…[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村人名为大兰,以谐音命村名。旧属滑县。1943年属滨河县。1945年属长垣县第七区。1958年建打兰寨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打兰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