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满村镇 | 隶属:长垣市 |
行政代码:410728108 | 代码前6位:4107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3万人 |
人口密度:约54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明洪武二年(1369),大批山西洪洞县移民迁此居住,因村小、房少、人多易满,称满村。后因与前满村相对,改称后满村。
满村镇位于长垣市北部,镇政府驻地后满村,距县行政中心8公里,全镇面积43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205个村民小组,4.37万人口,4.06万亩耕地,产业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境内拥有荷宝高速、新荷铁路、S308、中环路、城张路、苏青线、小韦路等高速省级县级交通干线,高速、铁路在镇区设有上下口,全镇80%的辖区面积可以5分钟直达高速,90%的行政村融入了县域10分钟经济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凸显。
满村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有秦设郡县800县治史,是“长垣七尚书”之首李化龙的故乡。抗战时期,东北部为抗日根据地,解放后为县第五区,隶属丁栾公社,1963年设立满
2024年12月,满村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3月,满村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满村镇为2024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12月,第七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满村镇上榜。
清天命元年(1616)属直隶省大名府。
1912年属直隶省大名道长垣县。
1928年属河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长垣县第一区。
1943年至1945年属滨河县第五区,后属长垣县第五区。
1949年称平原省濮阳专区长垣县丁栾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随长垣县属河南省濮阳专区。
1954年属新乡专区。
1955年随长垣县属安阳专区。
1958年属丁栾人民公社。
1961年丁栾改区,下设丁栾、张三寨、满村、陈墙、沙丘、官桥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金元时期敬姓所建,称小敬寨,后山西洪洞迁民大量涌来,居满且在前满村之北,称后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迁民吴姓,在当时的运粮河坡上建村,得名吴坡。…[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氏建村,村周围地势低洼,得名唐洼。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唐洼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唐洼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由毛氏建村,得名毛庄。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毛庄村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毛庄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中旧有三官庙,山西洪洞县移民被安排在这里定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曹姓移民所建,取新建之意得名。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新庄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新庄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氏建村,因建村较早,取名老李庄。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老李庄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老李庄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来村中有两座庙宇而得名。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双庙口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双庙口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傍高岗,又有邓通墓,位于东部而得名。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东邓岗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邓岗东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傍高岗,又有邓通墓,位于北部而得名。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东邓岗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邓岗北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吕姓建,后曹姓移民,得名曹吕村。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曹吕村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从丁栾析出建的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阎家楼,后阎衰杨兴,得名大杨楼。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大杨楼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大杨楼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尹姓所建,原名尹行,后苏姓吕姓迁入且壮大更名苏吕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傍高岗,又有邓通墓,位于西部而得名。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东邓岗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邓岗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孙姓移民墙下建村,在南边,故名前墙。…[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陈氏建村于古城北墙处,得名陈墙。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陈墙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从丁栾析出建的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陈…[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金元时期袁姓所建,称袁寨,后山西洪洞迁民大量涌来,居满且在前满村之南,称前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旁多梨树,位于梨树东边,得名东梨园。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东梨园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东梨园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吕氏所建,与东边大吕村为邻,得名小吕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中有白塔寺,后有吕氏居住,得名吕村寺。…[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冯氏建村于城南墙而得名。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冯墙生产大队,属丁栾人民公社。1963年属满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冯墙村民委员会,属满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移民迁此,围丘而居,初为八家,名以姓氏冠丘名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古时有一古寺,成土丘,称宜丘,冠以姓氏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