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南蒲街道

地名:南蒲街道隶属长垣市
行政代码:410728003代码前6位:410728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3 邮政编码:453000
车牌代码:豫G行政级别:街道
辖区面积:约63.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1.73万人
人口密度:约184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3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位于古蒲邑之南,故名。

基本介绍:

长垣市南蒲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6年,北靠长垣市区,东临长垣市产业集聚区,南与封丘交界,面积63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13645户,65000人。

近年来,南蒲街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统筹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乡村振兴等各项重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实现财政收入3.2亿元,引进省外资金5.2亿元,项目建设完成51.5亿元,拆迁棚改3个村765户,完成征地11宗2079亩、租地3200余亩、

+查看详细南蒲街道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南蒲街道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张寨公社。

1963年改设张寨、赵岗2公社。

1964年赵岗公社划入封丘县。

1983年设张寨乡。

2006年将所属荆岗屯东、侯屯、曹屯、大张、米屯、荆岗屯西、崔庄、小大张8村划入蒲西街道,将苏寨、柴堤2村划入蒲东街道,同年撤销张寨乡设立南蒲街道。

2024年长垣县撤县设市,属之。

三善园
阔寨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名阔寨,明崇祯年间有一忠良之后被朝中奸臣杜子恒追捕,隐于此地茂密的桑棵之中幸免遇难,大感此地吉利,便在此地隐居下来,为了感谢桑林的救命之恩,他前思后…[详细]

张寨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初洪武年间张姓移民建村而得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张寨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张寨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详细]

西郭庄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居匡城城郭范围之内,旧有城隍庙,名郭庄。为明初郭氏所建。后一分为二,在西部为西郭庄。…[详细]

庞相如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国名相蔺相如后代在赵国灭亡后迁至此地,为纪念自己的祖先谦让之德,取名相如村。后庞姓居民居多,故名。…[详细]

黄相如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国名相蔺相如后代在赵国灭亡后迁至此地,为纪念自己的祖先谦让之德,取名相如村。后黄姓居民居多,故名。…[详细]

梨园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梨树园。民多为满村乡前墙村移民,因村民多种植梨树而得名。…[详细]

郜坡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迁民至此,因郜氏居多而得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郜坡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郜坡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详细]

后寺谷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寺姑。因村旁有一寺院和姑庵后嫌不佳,以谐音易名为寺谷。后分为两个村,以方位分,故名后寺谷。…[详细]

前寺谷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寺姑。因村旁有一寺院和姑庵后嫌不佳,以谐音易名为寺谷。后分为两个村,以方位分,故名前寺谷。…[详细]

甄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甄氏建村,故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甄庄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甄庄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蒲街道,沿…[详细]

木岗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木连岗,因址为多个小土岗组成,有树木相连,故名。…[详细]

翟寨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村时翟姓居多,故名翟寨。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翟寨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翟寨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蒲…[详细]

朱庄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梁村,清嘉庆年间村中朱氏兴,易今名。…[详细]

雨淋头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汉光武帝刘秀与王莽转战经此,逢大雨被淋而得名。…[详细]

何寨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为卫懿公养鹤之地,原为鹤寨,后演为何寨。…[详细]

西瓦棚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有一官员经此地留宿,走后留一马棚。有人依马棚定居,谐音瓦棚。因两村东西相对,位于西部,故名。…[详细]

夹堤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吕氏骑堤而建,后简化为今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夹堤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夹堤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详细]

鲁山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鲁山固堆。因村建于土固堆中而名,后土固堆渐无更为今名。…[详细]

樊屯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春秋战国时期有樊将军于此积粮屯兵,得名樊屯。…[详细]

杜村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山西移民杜氏建村而得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杜村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杜村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蒲街…[详细]

庄科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于明代,原名小庄富。清代出名医,名后播百里,口音混杂,一度误传为小庄呼。1958年改名庄科。…[详细]

高店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高氏移民迁此而得名高店。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高店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高店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蒲…[详细]

枣科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因村内枣树居多而得名。…[详细]

邵寨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蘧公祠,初在邵寨村南,邵寨村昔名蘧公集。祠后有高丘,为蘧公墓。曹大家(班昭)的《东征赋》提及。墓前祠堂多碑刻。明代以前多在此办学,杨柳环绕,风吹柳动,…[详细]

赵店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山西洪洞县赵姓移民至此开店而得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赵店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赵店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详细]

乔堤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雍正年间,乔氏迁建于小务口堤上而得名。…[详细]

金寨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为明初山西洪洞县金氏移民所建,故名。1958年建金寨生产大队,属张寨乡。1983年改为金寨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蒲街道,沿用至今。…[详细]

木掀店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木香寺,因村西有木香寺得名。后因寺内和尚行为不规,众怒,烧寺,村民忌讳,因村民大多为寺院种地,取谐音而今名。…[详细]

孔庄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历史上孔子因匡的故事起源于此,后孔氏后人在此居住,故名。…[详细]

陶行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陶姓居民建成而得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陶行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陶行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蒲街道…[详细]

牛店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山西洪洞县牛氏迁此建村而得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牛店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牛店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详细]

司坡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村中多司姓而得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为建司坡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司坡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蒲…[详细]

东郭庄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位居匡城城郭范围之内,旧有城隍庙,名郭庄。为明初郭氏所建。后一分为二,在东部为东郭庄。…[详细]

赵庄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赵家店,以赵氏先居,故名。1949年属长垣县第十区。1958年建赵庄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赵庄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详细]

王堤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氏依堤建村而得名。1949年属长垣第十区。1958年建王堤生产大队,属张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王堤村民委员会,属张寨乡。2006年属南蒲街道…[详细]

严小张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张寨乡西部,名为西小张。后因严姓居多,故名严小张。…[详细]

东瓦棚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有一官员经此地留宿,走后留一马棚。有人依马棚定居,谐音瓦棚。因两村东西相对,位于东部,故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南蒲街道面积相当:
到南蒲街道必去著名景点

南蒲街道相关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