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留光镇 | 隶属:封丘县 |
行政代码:410727106 | 代码前6位:4107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3万人 |
人口密度:约6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北征王朗驻跸于此,赐名刘光,后演为留光。
留光镇地处封丘县境东部,面积5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3万亩。辖28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5.2万人,距县城18公里处,距新乡市85公里,北邻赵岗镇,东临起重之乡长垣市,东南与黄陵镇接壤,南、西南界潘店镇,西与冯村乡相接。境内大广高速、省道220贯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天然渠、文岩十一支流穿镇而过。境内存有青堆遗址息氏墓、蛤蟆塌气坑等古迹。2010年9月成功实现了撤乡建镇,留光乡改名为留光镇。留光镇还是国球世界冠军刘国梁的故乡、中华名吃萧记烩面发源地、生命之果树莓的原产地。2024年以来,先后荣获县级“五好”乡镇党委、“县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镇”、县级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工
2024年9月,留光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7月,留光镇获得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1947年属封丘县第六区。
1958年成立留光公社。
1983年改设留光乡。
2010年改置留光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汉二十年,光武帝东游,过封丘驻此,取名刘光,后演变为留光。…[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周庄,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方位更名为东周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建于明末。因在留光北边,取名后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黄河决口为防水筑寨,叫前打寨,其村东北一里有一小寨村,为防水补寨而称“后补寨”,两村合并后叫“打补寨”,久而久之演变为“大卜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中期建村叫衡德村。因刘秀在此打仗,固守数日,未败,得名为留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前叫东刘曹庄,后来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杨、李二姓在此村东、西两头居住,后曹姓绝户,西头从李姓命村名李庄,因西边有一大李庄,故名小李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因李姓首先居住就叫李村,后杨姓迁来不愿叫李村两姓争执不下,就依榆树多,得名榆林。…[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谢姓定居建村,得名谢家村,清末更名为谢庄。…[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前叫东曹庄,后来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杨、李二姓在此居住,后曹姓绝,东头以杨姓命村名杨庄,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候姓在此居住,形成两个村落,一名北侯,一名南侯。南侯已废,只余北侯。…[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名称据《封丘县志》记载:“青堆……地形高而色青,故名”。年久台废,成了土堆,故名青堆。…[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柴姓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子建在旁有较短的堤根,故名短堤。…[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明洪武年间,因马姓居多,故名马村。1949年属封丘县第六区。1958年为马村大队,属留光公社。1984年为马村村民委员会,属留光乡。2010年属留…[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宋年间叫恒德乡,明代又分成郭楼、申楼、李楼三个村。明末又合成一个新村,清初是北方通往汴京的大道,设店很多,故叫新店,后演变而辛店。…[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有72眼井,叫“井村”。后河水淹没十二年后,有孙、许两家在此重建家园,切井村的“井”字,为“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时有两家姓王的在此东西两处落户建村,居西,叫西王尔庄,后黄河决口,村被冲没。明初,李钦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仍叫西王尔庄,至清代中期村名演变为西王…[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在此建村,因地处东西王庄中间,故取名中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春秋时期,魏懿公居,筑了城墙,因他爱鹤,养了许多,取村名为“鹤城”,后演变为合城。…[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陈姓在此建村,故名。1949年属封丘县第六区。1958年为陈庄大队,属留光公社。1984年为陈庄村民委员会,属留光乡。2010年属留光镇。…[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赵庄”,别名东赵庄。…[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年间,葛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寺院附近建村,取名寺上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石佛寺,因村南有一座佛寺而得村名。明初,因北临北济水,南连陶北河,地势低洼素有湖地之称,年深日久,省去水旁,演变为胡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何庄,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后来何姓外逃,在乾隆年间,留下姓于的将何庄改为于庄,村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和西林庄原为一村,得名林庄,清初黄河决口,河水从村中冲过,把分为东西,此村在东叫东林庄。…[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叫裴氏村,建于明末清初,因村内有人在朝做官犯罪,全家剿斩,诛连九族,村内无人,后由郭姓迁来居住,当时人少村小,故取名小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姜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姜聂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和东林庄,原为一个村,以姓氏命名为林庄,何时建村不详,清初黄河决口,河水从村中冲过,分为东西,此村在西叫西林庄。…[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有两家姓王的在此东西两处建村,居东叫东王尔庄,后因黄河决口村被冲没。明代初年从山西迁来张、朱二姓,在此建村,仍叫东王尔庄,清代中期,演变为东王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