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尹岗镇 | 隶属:封丘县 |
行政代码:410727112 | 代码前6位:4107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40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
明代尹姓在土岗上建村,故名。
尹岗镇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城东30公里处,北与长垣市接壤,南与李庄镇相连,西与黄陵镇交界,东与兰考县隔河相望,共29个行政村,含回、汉两个民族。全镇总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人,人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6.7人。耕地54500亩,党员1275名。
近年来,尹岗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政府领导班子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重点工作成果显著,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均圆满完成。
一、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发展。尹岗镇始终聚焦出实策、求实效,突出总量与质量并行,综合实力在稳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尹岗镇榜上有名。
1947年前曾属开封、祥符、兰封、陈留、封丘5县。
1947年属曲河县。
1949年属封丘县第八区。
1958年属黄陵公社。
1975年由黄陵、李庄两公社划出部分大队,成立尹岗公社。
1983年改设尹岗乡。
2024年改置尹岗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当时大部分人姓史,又比其他邻村大,故起名史大庄,以后又迁来朱姓,史姓逐年减少,剩几户迁往他村,故改村名为大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村里有座大寺院,名叫禅堂院,以寺院取名为“禅房”。…[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时期,为抵抗外来入侵建立的一个土寨,位于路南,文姓居多,故名南文寨。…[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时,村民姓辛的从柳园村迁来落户,建里了新村,为防盗、防黄河水泛滥淹村,筑起土寨,故取村名“辛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末年,姓尹的迁此居住,形成村庄,以姓命村名为尹岗。…[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咸丰年间,有一姓章的人在此开了个碾米作坊,来往路人便称此处为碾米章,后来在此开荒居住的人多了起来,便形成自然村庄,碾庄便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李二姓在此居住,形成村庄,为防黄河水淹没筑寨,故名王李寨。明末发展成集,故称王李集,后因黄河决口,大部分村民迁走,村落变小,仍叫王李寨。…[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兰封县的艾维新在辽封王,回原籍后在此买坟地540亩,派人看管,后来形成村落,取名为“艾坟”。1982年地名普查时改为“艾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孙姓人家定居在古岗上,形成村落,故取村名为孙岗。…[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代初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家姓陈的住在岗上,形成村庄,得名陈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姓赵的,住在大沙岗上,形成村庄,得名赵岗。居西,故名西赵岗。…[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代初年,一家姓张的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此落户,后来人口增多,形成村庄,因有岗起名张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于明朝,李姓在此落户,后来建有祠堂,故取名为“李堂”。…[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因住在沙岗上,起名赵岗,西边还有一个赵岗,当时村大,叫大赵岗,小叫小赵岗,1956年将大赵岗改为西赵岗,改为东赵岗。…[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毕姓从毕寨迁此落户,形成村庄,故取村名“新毕寨”,新中国成立之后,因毕姓绝,杜姓人口增多,故改为杜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55年黄河决堤,村子被淹,村民西迁建村成集,因村客店多,得名店集。…[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在清代初年,姓苗的先在此居住,形成村庄,为防黄河水决口筑寨,故名“苗寨”。…[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于清初,其含义有两个说法。1、因姓王的先在此居住,故名前王。2、旧址在毕寨南且近,群众叫毕寨为后墁(即后街的意思),前王为前墁(即前街的意思),可能…[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有杨姓在此居住,取名杨庄,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方位改为东杨庄。…[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时期,有两家姓王的在此居住建村,以二王命村名为双王。…[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吴氏搬迁至此建村,故名。1949年属封丘县第八区。1958年为吴堂大队,属黄陵公社。1975年属尹岗公社。1984年为吴堂村民委员会,属尹岗乡。2…[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末年,姓苏的于此居住,起名苏庄。1949年属封丘县第八区。1958年为苏庄大队,属黄陵公社。1975年属尹岗公社。1984年为苏庄村民委员会,属尹…[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彭氏迁此建村而得名彭庄。1949年属封丘县第八区。1958年为彭庄大队,属黄陵公社。1975年属尹岗公社。1984年为彭庄村民委员会,属尹岗乡。2…[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蒿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蒿寨。后因黄河决口,村被冲断,分为东西两村,居东,故为东蒿寨。…[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姓刘的首先迁此岗上居住,人口增多,形成村庄,故名刘岗,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蒿姓在此定居,形成村庄,故名蒿寨。后因黄河决口,把村冲断分为东西两处,居西,故名西蒿寨。…[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原叫“牛角岗“,因村居土岗似牛角而得名。明代因出“响马”被政府军队剿袭,为避祸端,更名为“段寨”。…[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因张姓最早在此落户,故名张庄。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改为张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五百多年前,于姓迁此建村,得名于寨。1949年属封丘县第八区。1958年为于寨大队,属黄陵公社。1975年属尹岗公社。1984年为于寨村民委员会,属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