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鲁岗镇

地名:鲁岗镇隶属封丘县
行政代码:410727111代码前6位:4107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3 邮政编码:453000
车牌代码:豫G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53.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28万人
人口密度:约61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明代鲁姓迁此定居,因此处地势较高,得名鲁岗。

基本介绍:

鲁岗镇位于封丘县城东9公里处,全镇区域面积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9万亩,人口43810人,下辖37个行政村,46个党支部,党员1487名。鲁岗镇西接封丘县城,东临大广高速,南与历史名镇陈桥接壤,省道S227公路横穿全境,与封尹、戚陈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区位优势明显。2024年以来,先后荣获“新乡市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民生实事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新乡市扶贫开发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新乡市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基层党建

鲁岗镇党委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力,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分层次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和党员教育培训、深入推

+查看详细鲁岗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7年前属祥符县。

1947年属曲河县。

1949年曲河、封丘两县合并,为封丘县第四区。

1958年设鲁岗公社。

1988年设鲁岗乡。

2003年改置鲁岗镇。

封丘县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鲁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代鲁姓人来此定居,又因此地地势较高,故名鲁岗。…[详细]

东岗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村民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在鲁岗东边,因村内有一土岗,得名东岗。…[详细]

前鲁岗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庄位于鲁岗村前,故名前岗。1949年属封丘县第四区。1958年为前岗大队,属鲁岗公社。1984年为前岗村民委员会,属鲁岗乡。2024年属鲁岗镇。…[详细]

祝店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时的芦振恩推红车路过,车轴损坏,不能行走,住在村中一家店里,得名为轴店,后演变为祝店。…[详细]

白店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初期(1368年-1434年),白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落户建村,设店留客为生,故名。…[详细]

官庄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土地原属蔡顶一家大官员的,村民都给他种地,故名“官庄”。…[详细]

康占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捻军路过在此建寨,地主为保安全,将石拐、小西街、东小庄、簸箕张四个村筑成一寨,故称康寨村。…[详细]

刘留横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黄河决口,有一棵大柳树横到这里,刘姓村民被冲到此处被一棵柳树得救后,在此建村,取名刘柳横,后演变为刘留横。…[详细]

苌留横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黄河决口,有一棵大柳树横到这里,苌姓得救,在此建村,取名苌柳横,后演变为苌留横。…[详细]

赵留横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黄河决口,有一棵柳树横在这里,赵氏始祖赵永升因柳树挡住得救,在此落户建村,故取名赵柳横,后演变为赵留横。…[详细]

后高士庄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叫“高庄”,后村中有一人考上进士,就把高庄改为“高士庄”。村庄发展扩大,形成南北两片,居北,得名“后高士庄”。…[详细]

前高士庄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时叫“高庄”。因村中有一人考上进士,就把高庄改为“高士庄”。由于村庄发展扩大,形成南北两个村庄,居南,得名“前高士庄”。…[详细]

卷子箱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叫小王庄,清代有一秀才,路过,将放卷子的书箱忘在这里,后来返回寻找,村人将原物交还,秀才感谢不尽,从此小王庄改称卷子箱。…[详细]

孙占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此地建村,原叫“孙楼”,后来演变为“孙寨”。…[详细]

罗罗文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罗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操织丝罗制品精细驰名而得名罗罗纹,后演变为罗罗文。…[详细]

周罗文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落户建村,因操织丝罗制品精细驰名而得名“周罗纹”,后演变为“周罗文”。…[详细]

徐罗文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徐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操织丝罗制品精细驰名而得名“徐罗纹”,后演变为“徐罗文”。…[详细]

陈罗文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落户,因操织丝罗制品精细驰名而得名“陈罗纹”,后演变“陈罗文”。…[详细]

焦罗文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焦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操织丝罗制品驰名,取名“焦罗纹”,后演变为“焦罗文”。…[详细]

刘产角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刘泽义从小陡门迁此建村,因村西有高产角,得名刘产角。…[详细]

李四河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李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在四股河水汇流处,得名“李四股河”,解放后简称为李四河。…[详细]

高产角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封丘县志》记载,明代时已有高产角村,“产角”二字原为“产脚”,后来演变为“产角”,因有高氏,故名高产角。…[详细]

郭产角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代后期,因沙岗流动,郭姓从闫产角迁此落户建村,得名郭产角。…[详细]

东黄村营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叫小罗庄,清代皇帝的军队在此驻扎两个军营,后形成2个村庄,在东部,得名东黄村营,简称东营村。…[详细]

西黄村营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叫西庄,村民是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的,清代皇帝军队由此经过时,驻扎两个军营,该营在西,得名“西黄村营”,简称西营村。…[详细]

闫产角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居民迁此建村,因闫姓较多,得名闫产角。…[详细]

齐寨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齐寨村是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鲁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和寨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任、张、何数姓合建一个村寨,故取名“和加寨”,后简称和寨。…[详细]

东马庄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自山西洪洞县迁来两户姓马的在此分东、西两地同时落户建村,位于东部,故名东马庄村。…[详细]

西蒋占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蒋姓村民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分东西两个村,此村居西,故名西蒋寨。…[详细]

东蒋占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分东西两处,居东,故名东蒋寨村。…[详细]

苌占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苌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清末,为防范捻军进村而建土寨,故取名“苌建寨”,后演变为苌寨。…[详细]

邓占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邓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邓家寨,后演变为邓寨。…[详细]

兴隆庄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庙碑记载,田秀禄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选吉祥语“兴隆”二字为村名。…[详细]

任占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村民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形成村庄,因任姓较多,故名“任寨”。…[详细]

黄占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黄家镇,在村周围筑土寨防沙防水,改为黄家寨,后演变为黄寨。…[详细]

朱村铺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开设竹货铺,以制售竹货为生,得名“竹村铺”,后演变为“朱村铺”。…[详细]


以下地名与鲁岗镇面积相当:
到鲁岗镇必去著名景点

鲁岗镇相关名人

鲁岗镇特产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