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

地名:留固镇隶属滑县
行政代码:410526103代码前6位:41052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车牌代码:豫E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1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52万人
人口密度:约47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8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明朝洪武年间,有人从山西洪洞迁至,有人在燕王扫北时落户于此,由于此处土地肥沃,人们相处顺和,都愿在此永留固居,故名“留固”。一说元代末年中原战乱,当地只剩下三户人家,为了表达永远在此处稳定居住的愿望,将该地命名为“留固”,取“永留固居”之意。

基本介绍:

留固镇地处滑县中心,距县城道口镇20公里,总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万亩,辖71个行政村,7.8万口人,阿深高速、豫213线(原106国道)、大海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留固镇气候温和,物阜民丰,是豫北商贸集散重镇、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河南省“科技奔小康示范乡镇”、安阳市“科技示范乡镇”、“特色农业乡镇”、“万亩大葱生产基地”、安阳市改革建设重点镇。

留固镇基础设施完备,水电充足,农产品资源丰富,城镇功能齐全,街道宽敞整洁,环境清新优雅。共有商业网点580多处,从业人员2360人,现代化通讯网络健全,建有移动通讯基站,程控电话装机容量8000门,境内有11

+查看详细留固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留固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7月,留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白马城遗址

白马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白马墙村,东西长60米,南北宽120米,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8000余平方米。据滑县县志记载:自秦灭滑而设白马县,隋唐时白马城是滑州所在地,当时叫白马郡,

历史沿革:

隋唐以来,留固镇为滑州州府驻地,境内有庄子墓、汲黯墓、汲偃墓等历史古迹。

明中期发展为集市。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改称留固乡。

1987年撤乡建镇。

滑县明福寺塔
留固集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同治滑县志》记载,清朝同治年间,因成集,故叫“留固集”,解放后简称“留固”,留固以姓氏命名,“留”与“刘”古多通用。“固”居住稳固,由此得名“留固…[详细]

白马墙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马故城遗址,因白马山而得名。今之白马墙,因朱全忠避父讳,凡“城”皆改为“墙”之故。…[详细]

中庄莹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民国滑县志》记载:此地南有一庄周墓,得名“庄子茔”,演变为“庄茔”。后“茔”演变为“营”,即为“庄营”。因庄营分为三处,居中间,故叫“中庄营”。…[详细]

前庄莹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民国滑县志》记载:此地南有一庄周墓,得名“庄子茔”,演变为“庄茔”。后“茔”演变为“营”,即为“庄营”。…[详细]

西琉璃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时期,刘、李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刘李”,演变为“琉璃”,因居黄琉璃村西,故名“西琉璃”。…[详细]

路安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在明永乐年间,殷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居路旁,取名殷安路,沿革为路安。…[详细]

路营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此处有一条南北大道,和一处官方驿站。三国时期,有刘姓来此立村,因临大路命村名路营。…[详细]

李庄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在明永乐年间,李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为李庄。…[详细]

耿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耿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耿庄。…[详细]

程新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永乐年间,程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程新庄。…[详细]

尹新庄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战乱灾荒,人烟稀少,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民入居,以尹姓居多,故将村起名为尹新庄。…[详细]

杨新庄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永乐年间,杨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杨新庄。…[详细]

王新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王氏人家从山西洪洞迁民过来,以姓氏命村名“王新庄”。后因重名改称北新庄。二普时征求群众意见,更今名。…[详细]

岳庄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岳氏家谱记载》,明代,岳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岳庄。…[详细]

温庄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久以前,在路营居住的有一位姓温的出来割草,无意中发现一口井,因为有井能生存,就这样姓温的搬过来居住,起名叫温庄村。…[详细]

前庄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秦氏人家迁居于此,取村名秦庄。后因秦氏不复存在,沿革为“前庄”。…[详细]

柳沈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此地在唐朝时期有一“宝丰庵”,庵内有一尼姓名唤“柳玉娥”,“庙宇雄伟”“因如沈沈”,因此得名柳沈村,村内现有姓氏:柳、李、张、和、胡、周、白、田8姓…[详细]

沙岗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自古是多沙地带,遍地风积沙岗,人们迁居于此,取名沙岗。…[详细]

周庄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周氏家谱》记载:在明洪武年间,周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周庄。…[详细]

东盘邱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民国滑县志》记载:此地东边有一盘庚墓,居墓东,取名东盘邱。…[详细]

西盘邱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民国滑县志》记载:此地东边有一盘庚坟,后来人们迁居于盘庚坟西,以坟丘得名西盘邱。…[详细]

东信都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魏孝昌年(527),赤郡人赵显德率义军取滑台,杀死太守裴烟自称都督,设都督寺。因处都督寺东,故名“东信都”。…[详细]

中信都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古时此地北边有一督都寺,以信仰神佛而得名“信都”,后来人户增多,分居三处,此地居中,取村名中信都。…[详细]

西信都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此地北边曾有一督都寺,以信仰神佛而得名“信都”,后来人户增多,分居三处,此地居西,取村名西信都。…[详细]

小寨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自明代初期,小寨村周围是一圈寨壕,寨壕内有寨墙,寨墙里又建一小寨,故此得名。…[详细]

周村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永乐年间,李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李周村”,后沿革为“周村”。1981年,批准恢复原名“李周村”。…[详细]

杨庄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因此地多为杨树林,取名杨庄。因与桑村公社有重名大队,经安阳批准,加方位更名为中杨庄大队。…[详细]

前范寨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唐代樊梨花曾在此修寨打仗,死后葬于村北,取名前樊寨,沿革为前范寨。…[详细]

后范寨村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唐代樊梨花在此安营扎寨,死后葬于村南,因此地按方位居北,得名“后樊寨”,后演化为后范寨。…[详细]

马庄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过去姓马较多,故名马庄,沿袭至今。1958年建队,称马庄大队,属滑县留固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马庄村民委员会,属滑县留固乡。1987年撤乡建镇,…[详细]

第二寨村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汉武帝时,有“斗牛星”落于此,夜常见火,以此取名为十八个星落村,属十八星落之一。后来因战争在此布置斜形阵地,安营扎寨,传说是穆桂英的第二营寨,故名“…[详细]

寺后刘村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此地唐代,建一天庆寺,有刘氏人家落户于此,且其祖坟在寺院后,故得村名“寺后刘”。…[详细]

康庄村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康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康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康庄。…[详细]

西王庄村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永乐年间,王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小王庄”,因与万古小王庄重名,1958年经双方协调,更名“西王庄”。1958年建制大队,因大队驻西…[详细]

杜星落村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同治滑县志》记载:汉武帝时有“斗星落”于此,夜常见火,依此事命名“星落村”,后因人户增多分居,以姓氏分为“杜星落”。…[详细]

李星落村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同治滑县志》记载:汉武帝时有“斗牛星”落于此,夜常见火,依此事命名“星落村”,后因人户增多分居,以姓氏分为“李星落”。…[详细]

陈星落村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同治滑县志》记载:汉武帝时有“斗牛星”落于此,夜常见火,依此事命名“星落村”。后因人户增多分居,以姓氏分为“陈星落”。1958年建制大队,因大队驻…[详细]

武星落村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同治滑县志》记载:汉武帝时有“斗牛星”落于此,夜常见火,依此事命名“星落村”,后因人户增多分居,以姓氏分为“武星落”。…[详细]

付集村

区划代码:~25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在明永乐年间,傅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成小集,故名傅集。1958年建制大队,因大队驻傅集,取名留固人民公社傅集大队。…[详细]

横村集村

区划代码:~25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曾为黄河急流处,当地人称急流为“洪”,故命村名洪村,后演变为今名。又据村北庙明朝崇祯九年(1636)碑文记载:此地北边有一“横村塚”,百姓定居于此…[详细]

前横村

区划代码:~25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北庙中明朝崇祯九年(1636)碑文记载:此地北边有一“横村塚”,迁民定居于塚南,取名前横村。…[详细]

西横村

区划代码:~25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北庙中明朝崇祯九年(1636)碑文记载:此地东边有一“横村塚”,迁民定居于塚西,取名西横村。…[详细]

第三营村

区划代码:~25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此地在宋代打过仗,安驻过兵营,后来落户成村,以兵营遗址取名第三营。1988年,准化后称东第三营。…[详细]

沿村村

区划代码:~25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人们在此落户始成村落,因西靠黄河,沿河安家,取名为沿村。…[详细]

许营村

区划代码:~26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在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姓氏命名为“傅村”。后因人口增多,分居三处,此村居东,取名东傅村。…[详细]

东付村

区划代码:~26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付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中付村

区划代码:~26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付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西付村

区划代码:~26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在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以姓氏命名为傅村。后因人口增多,分居三处,此村居西,取名西傅村。1988年地名标准化后为傅村西街。…[详细]

大新庄村

区划代码:~27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王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王新庄”,后沿革为“南新庄”。1981年,更名为“大新庄”。…[详细]

冢头村

区划代码:~27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2个村原村名中的后两个字,故名冢头村。…[详细]

五方村

区划代码:~27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2个村原村名中的后两个字,故名五方。1958年建队,分别成立前五方、后五方大队,属留固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成立前五方、后五方村民委员会,属留固…[详细]

福源村

区划代码:~27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好的福贵、幸福的源泉,故名福源。1958年建队,分别成立小营、武庄大队,属滑县留固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成立小营、武庄村民委员会,属滑县留固乡。…[详细]

牛星落村

区划代码:~27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武帝时有斗牛星落在牛身上,牛死后葬于此,故名牛星丘。…[详细]

锦丰村

区划代码:~27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锦,寓意前途美好、事业有成、锦上添花。丰,寓意成就丰硕,生活富裕,故名锦丰。…[详细]

双营村

区划代码:~27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穆桂英在此安扎两个营,故名“双营”。1958年属滑县留固公社东双营村大队、中双营村大队、西双营村大队。1983年属滑县留固乡东双营村民委员会,中双营村…[详细]

尖庄村

区划代码:~27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北有汲黯冢得名,后雅为尖庄。“尖”为“汲黯”二字反切音。…[详细]

东庄营村

区划代码:~28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査春秋战国时期庄周(庄子)曾讲学于此。后病故葬于此地,为纪念庄子,命村名“庄茔”。后“茔”演变为“营”,为“庄营村”。…[详细]

东庄莹村

区划代码:~28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庄营卫庄子墓营地,故名“西庄营”。1958年建队,分别成立后庄营、中周、前庄营大队,属滑县留固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成立后庄营、中周、前庄营村民委…[详细]


以下地名与留固镇面积相当:
到留固镇必去著名景点

留固镇相关名人

留固镇特产与美食
滑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