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枣村乡

地名:枣村乡隶属滑县
行政代码:410526200代码前6位:41052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车牌代码:豫E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86.1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07万人
人口密度:约35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以前此地多枣树,有枣园之称,故而称为枣村。

基本介绍:

枣村乡地处黄河古道,距县城道口10公里,全乡辖40个行政村,8.3万亩耕地,4.1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省道郑吴线横贯其中,交通便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万枣村人民广开发展之路,农、工、商空前活跃,交通、电信、财政、金融、教育、文化、卫生诸业成绩显著,庭院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枣村人民注重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传统手工业等。形成了西芹、尖椒、葡萄、优质小麦为主的支柱产业。温庄、滑固营、等村形成了高效农业规模种植园区,畜牧养殖、木板加工、劳务输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郑吴线公路两侧以亿博粮油公司、鑫龙能源开发中心、纺纱厂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带基地形成,小城镇规划已经完

+查看详细枣村乡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枣村乡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3月,枣村乡被命名为2025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4年2月,枣村乡被评选为安阳市2025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历史沿革:

清同治六年(1867),枣村属高阳乡。

清宣统元年(1909)属广务区(中区)。

1940年为滑县二区。

1950年归城关区辖。

1957年为枣村中心乡。

1958年称枣村人民公社。

1983年复改为乡,更名为枣村乡。

滑县明福寺塔
姜庄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2个村原村名中的后两个字,故名姜庄。2024年村居规模调整,由东姜庄、西姜庄2个村合并为姜庄村民委员会,称姜庄村民委员会,属滑县枣村乡。办公地点在原…[详细]

滑古营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隋代一位府官副将,以耕待戈,屯兵于此。此地属滑县台邑直辖,由此得名“滑堌营,”后沿革为“滑固营”。…[详细]

牛庄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牛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牛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牛庄”。…[详细]

小营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汉代有一府官将领,安营于此。后落户成村,因村较小,故名“小营”。…[详细]

什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年间,有9户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村中修建关帝庙一座,按增一户人家,故取名“十家庄”沿革为“什庄”。…[详细]

南留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刘、程两姓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姓刘的户多,命名“刘村”。因村北有一同名村,以方位改为“南刘村”,沿革为“南留”。…[详细]

张古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在明代初期,从山西洪洞迁民于此。初建村时张姓居多而得名,意为张氏不再奔波漂流,固居于此,故取村名“张固”。…[详细]

黄庄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在明代,黄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村名为“黄庄”。因与老爷庙乡一村同名,1981年,更名为“黄家庄”。…[详细]

袁营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汉代有一姓袁的府官带兵安营于此,后落户成村,得名“袁营”。…[详细]

井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是黄河故道。清顺治年间,从金堤上移居于此,因吃水挖土井,取名“井庄”。…[详细]

八里铺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在清雍正年间,苗固村民为躲避风沙压盖,迁居于此,因村庄距滑县县城八里,取名“八里铺”。…[详细]

南屯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有南姓族人在此建村,故名南家屯。因此处人少地多,后又有张、宋两姓氏搬迁至本村,改名为南屯。…[详细]

温庄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洪武年间,郑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于沙河堤南。因此地向阳,能抵御北风侵袭,冬季非常温暖,故名“温庄”。…[详细]

大屯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张、崔、耿、李四姓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当时户多,大于其它村,故名“大屯”。…[详细]

付庄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此地有个富户,家有骡马成群,楼房百座,故有“富庄”之称。后来傅氏人家更名为“傅庄”。二普时征求群众意见,更今名。…[详细]

油坊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此地南有一沙河,欧阳修在城关《欧阳书院》秋声楼读书时,经常坐船到此地游览,借以欧阳修划船游览,得名“游舫”。后沿革为“油坊”。…[详细]

阎庄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阎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阎庄”,因村庄低洼、易涝,于1964年全村迁居金堤上,取名“民兵新村”。因群众不习惯,仍沿用“阎庄”原…[详细]

白庄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清雍正年间,白进仕、白进居、白进科、白进学兄弟四人,由金堤上迁居于此,取名“白庄”。因与道口镇有同名村,1981年更名为“白家庄”。…[详细]

耿庄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耿氏由金堤上迁居于此,取名“耿庄”,因与老店等四个乡(镇)有同名村,1981年更名为“北耿庄”。…[详细]

宋林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因此地有一片野林,故名“宋林”沿用至今。…[详细]

阎楼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处黄河故道,清代,姓阎的从金堤上迁居于此,并盖楼一座,取名“阎楼”。二普时征求群众意见,更今名。…[详细]

焦楼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焦氏人家从金堤上迁居于此,并盖楼房一座,此地取村名“焦楼”。…[详细]

大罗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从金堤上北鱼村迁居于此,取名“大挪”。后沿革为“大罗”。…[详细]

汤营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汉代时,有一姓肖的府官屯兵于此,安营扎寨,故名“肖家营”。此后,汤、邵、郑三姓人家迁居此地,因汤氏人众,名“汤营”。…[详细]

西徐营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汉朝有一徐姓的府官,屯兵于此,取名“徐家营”,后沿革为“徐营”。1958年分队因驻徐营西街故取名西徐营。…[详细]

东徐营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记载,汉代有一徐姓的府官,屯兵于此,取名“徐家营”,后沿革为“徐营”。1958年分队,因驻徐营东街故取名东徐营。…[详细]

枣村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碑文记载,此地原为冯氏枣园,明代,在冯庄成集,因冯氏财主嫌村内喧哗紊乱,将集市迁移至自家枣园内。此后,居民日增,取名“枣村集”。…[详细]

四合新村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3村合并寓意这,和睦、和临、融合、和些,故名四合新村。…[详细]

马靳庄村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2个村原村名中的各一个字,故名马靳庄村。…[详细]

西营禹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2个村的原村名,故名西营禹村。2024年村居规模调整,由西营、禹村2个村合并为西营禹村民委员会,称西营禹村民委员会,属滑县枣村乡。办公地点在原禹村民…[详细]


以下地名与枣村乡面积相当:
到枣村乡必去著名景点

枣村乡相关名人

枣村乡特产与美食
枣村乡民俗文化
滑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