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长泉新村 | 隶属:轵城镇 |
行政代码:419001102262 | 代码前6位:41900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6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车牌代码:豫U | 行政级别:村 |
长泉村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村东南有一泉,常年不竭,故得名“长泉”;二是村南沿黄河岸边有十多泉眼,河水上涨时,泉被淹没,河水下落时,泉水并涌,远看形似一条“长泉”。故而得名长泉。唐武德二年,置长泉县,属怀州,四年县废,并入大基县。长泉村原为下冶镇所辖,1996年因黄河小浪底水库修建移民搬迁至平原地区,现为轵城镇所辖。
长泉新村位居济源市区西南8公里的平原地区。东邻大驿村,西接承留镇南姚村,南到金马焦化厂,北至承留镇甘河村。8个居民组,519户,2010口人,土地面积706亩。1997年12月,因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隶属下冶镇的长泉村搬迁轵城镇,更名长泉新村。
长泉新村原居住地在黄河岸边。相传春秋战国时,有东周使者北渡入晋。船行时,黄河巨浪滔天;抵岸后,潮落水平。此时,对面深沟内数十处喷泉并涌,泉水汇聚一道清溪哗哗流淌,使者欣然命之为“长泉”。唐武德二年(619年),长泉置县,隶属怀州府。四年(621年)县废,并入大基县。元末明初,战争迭起,长泉荒无人烟。明洪武元年(1368年),洛阳新安县石井窨头
1949年属济源县五区。
1955年属济源县下冶中心乡。
1958年属下冶人民公社,名为长泉生产大队。
1983年改公社为乡,属下冶乡,名为长泉村民委员会。
1996年因小浪底水库建设,搬迁至轵城镇,更名为长泉新村村民委员会。
长泉新村附近有银河峡、济源王屋山风景区、五龙口、济源黄河三峡、济源伊利乳业工业旅游景区、济源南山儿童公园等旅游景点,有济源冬凌草、济源核桃、天坛砚、寺郎腰大葱、济源盘砚、济源玉皇李等特产,有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灯彩(汴京灯笼张)、愚公移山传说、邵原神话群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