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河屯镇 | 隶属:唐河县 |
行政代码:411328106 | 代码前6位:4113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8.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38万人 |
人口密度:约78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明代称大河保,村落临泌阳河岸,有粮食囤之称,故得名大河屯。
桐河乡位于唐河县西北部,东南部、南部分别与本县的源潭镇、桐寨铺镇接界,东北部、北部分别与社旗县的李店乡、晋庄乡接壤,西部、西北部分别与宛城区汉冢乡、高庙乡相邻。辖区总面积68.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6.8万亩。全乡辖19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444人,汉族人口占99.6%以上,其它主要为回族。乡政府驻地在桐河集镇(街)。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92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10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6000万元。入库税金7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123元,财政收入达530万元,粮食总产量22000吨,全乡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2024年9月,大河屯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大河屯镇榜上有名。
明代得名,至清代属唐县大河保。
1914年属沘源县。
1946年置大河屯镇。
1947年属唐河(北)县,设大河屯区。
1956年撤区设大河屯中心乡。
1958年成立大河屯公社。
1962年成立大河屯区。
1968年撤区,成立大河屯公社。
1983年改为大河屯乡。
1995年撤乡设镇,称大河屯镇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碑文记载,明时称大河保。沿泌阳河岸有粮食囤之称,故得名大河屯。…[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距大河屯街五华里,取名五里埠。明清属唐县大河保。1914年属沘源县。1923年属唐河县毕店区。1931年属唐河县大河屯区傅湾保。1946年属唐河县大…[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牛姓兄弟二人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来,老大建村于此,称牛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刘姓自山西洪洞县来河南经商,在此安家落户。村周围修寨墙,寨门上有炮楼,刘姓增多,改名刘楼。…[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村内有一个粪堆,内有大蛴螬,个大如石磙,白天人们拉夜晚蛴螬造的粪,日日不休,直把蛴螬累死,后人为纪念把村名命名为粪堆王。…[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年间,褚姓始住建村,故名。明清属唐县大河保。1914年属沘源县。1923年属唐河县毕店区。1931年属唐河县大河屯区刘楼保。1946年属唐河县大河屯…[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始住建村,后人陆续迁居他处,此村得名王老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李姓人李仲有始住,在大沟拐湾处建村,因村大人多,故名大李湾。…[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时秦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在岗西坡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郝、马二姓在此建村,故名郝马庄。明清属唐县大河保。1914年属沘源县。1923年属唐河县毕店区。1931年属唐河县毕店区三官庙保。1947年属唐河(北…[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马姓自山西省洪洞县黄楝树迁此建村并筑寨,故取村名“马庄寨”。…[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李姓始住建村,取名李庄。1983年12月,大河屯公社改乡,原邢李庄大队改为邢李庄村民委员会,位于李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郝姓始迁此建村,村中盖一座楼房,取村名郝楼。…[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初,乔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乔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肖姓自湖北省迁此建村取名肖庄。明清属唐县大河保。1914年属沘源县。1923年属唐河县毕店区。1931年属唐河县大河屯区。1946年属唐河县涧岭…[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赵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于此,村周修寨,称赵寨。…[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申姓始住,地处东、北两岗间,村东临南北向自然沟,沟岸上系冲积平原,取名申冲。…[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周姓始祖周文珍,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地处岗下,故名下岗,后讹为夏岗。…[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傅姓在此建村而得名。明清属唐县大河保。1914年属沘源县。1923年属唐河县毕店区。1931年属大河屯区宗老庄乡丁营保。1946年属唐河县大河屯…[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碑文记载:“盖云佛者慈方也,谓如来慈心如彼,大云之荫注世界,而寰区生物罔不在其怙,胃中,此唐邑法云寺所由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陈姓始住建村,故名。明清属唐县大河保。1914年属沘源县。1923年属唐河县源潭区。1946年属唐河县龚岗乡。1947年属唐河(北)县大河屯区陈…[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王姓建村,地处古道,设有车马场,村以此命名车场店,后演变为车厢店。…[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代,村名陈白湾,张姓从张老庄迁入,陈姓无人,村改名为关爷庙。1961年和张湾分开,改名前张湾。1975年原有前张湾、中张湾、赵湾三村,为躲避泌阳河洪…[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张姓始住建村,地处泌阳河湾,初名张家湾,由于连年涨水,土地淤积,清代曾名淤泥头张湾。1961年村南的关帝庙改为前张湾,居北,取名后张湾。…[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24年,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从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肖河村搬迁至此,二村合一,同住移民新村。为怀念故地,仍以黄楝树村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刘姓始住建村,初名小刘庄,清朝康熙元年李姓迁入,人口发展,改为大李庄,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