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城郊乡 | 隶属:卫辉市 |
行政代码:410781208 | 代码前6位:4107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92万人 |
人口密度:约450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社区、27个行政村 |
因所辖区域位于城乡结合部而得名。
卫辉市辖乡。1968年建城郊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市区周围。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前李良屯、后李良屯、徐庄、南关、东关、北关、纸坊、南码头、东码头、北码头、司湾、河园、辛庄、唐岗、下园、八里屯、薛屯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桥梁设备、机械制造、豆制品等厂。农业主产小麦、蔬菜。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城郊乡上榜。
2024年9月,城郊乡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城郊乡榜上有名。
2024年9月,城郊乡入选2024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城郊乡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赵氏老宅位于卫辉市城郊乡邵庄村,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老宅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界向四周外扩5米。
斜子街门楼位于卫辉市城郊乡北马市街,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中心向北15米,向东5米,向西10米,向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缘为界向外延伸10米。
护国报恩寺位于卫辉市城郊乡唐岗村,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护国报恩寺主体建筑为中心,以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界向四周外扩5米。
创建茶庵寺碑位于卫辉市城郊乡东天平村,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建筑外墙为界,南、北外扩40米,东、西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四周向外扩5米。
宝坛寺位于卫辉市城郊乡北仓,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建筑外墙向西10米,向北15米,向南3米,向东8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向北、向东、向西各扩7米,向南外扩4米。
1948年属卫辉市。
1949年撤销卫辉市,复归属汲县,为城关区。
1955年为城关镇。
1968年为城郊公社。
1983年为城郊乡。
1988年撤汲县设卫辉市,属之。
2005年倪湾乡并入城郊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纱厂街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城郊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道西街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城郊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县前街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城郊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马市街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城郊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下街社区是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城郊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原名南关村,后因城中村改造,加之地处卫州路东段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明时这里曾为造纸的作坊,万历年间建村,得名纸坊。…[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北宋时叫安庄。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前来一户姓张的在此建村,先取名张家庄后简称为张庄。地名普查中,因和太公泉、后河、上乐村三乡的张庄同名,经汲县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位于卫辉市旧城东门外,得名东关。1949年属城关区。1955年属城关镇。1968年为东关大队,属城郊公社。1983年为东关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古卫辉城墙东、西、南、北四城外均设关。位于卫辉市旧城北门外,得名北关。…[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为卫河航运码头,位于河南岸,后形成聚落,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坐落在卫河南岸,北码头东,故名。1949年属城关区。1955年属城关镇。1968年为东码头大队,属城郊公社。1983年为东码头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历史上原为卫河航运码头,在河北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圪针园,清代中叶司姓在此建村,位于卫河弯曲处,名司家湾,简称司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南临卫河,农作物以蔬菜为主,清初建村,得村名为河园(既河边多菜园的意思)。…[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以前村西有一深水潭,村北有一土岗,高数丈,建村后名潭岗,后演变为唐岗。…[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代庄村是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城郊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时,牛姓由山西洪洞迁来建村,得名牛家庄,后简称为牛庄。…[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鄘城,元末村人多逃亡,明初山西移民倪姓迁此,因在卫河弯曲处,得名倪家湾,后简称为倪湾。…[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代关姓在此建村,分大、小两片。1925年两村合并总称大关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余连一户在此定居,形成村落,得名余连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王姓建村,得名王村,沿用至今。1948年属汲县第四区。1955年属柳庄中心乡。1958年为王村大队,属上乐村公社。1973年属倪湾公社。1983年…[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移民建村,在东南方向,称东天平。又因姚姓多,又称姚天平。…[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建三村,均称天平,天平,取天下太平吉利之意,居南故称前天平。…[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代有一知府体恤民情为官清廉,死后人们为他修建“府君庙”一座,以示悼念,村以庙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周姓建村于卫河弯曲处,得名周家湾,后简化为周湾。…[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邵姓建村,得名邵家庄,后简称为邵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吴姓建村,为卫河坡地,得名。1948年属汲县第二区。1955年属柳庄中心乡。1958年为吴坡大队,属顿坊店公社。1973年属倪湾公社。1983年为…[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徐齐庄,又改张氏村。明时由南阳迁来孙姓建村于此,为卫河坡地,得名,简称孙坡。…[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王姓建村得名王庄,沿用至今。1948年属汲县第二区。1955年属柳庄中心乡。1958年为王庄大队,属顿坊店公社。1973年属倪湾公社。1983年为…[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始建于明初,明正德年间,监察御史汲人毛鸿之、毛麟之二人在此修高楼,名毛家楼,后简化为毛楼。…[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古阳堤下,原有王中屯、草寺、徐家堤三个小村。明崇祯二年,发展相连并为一村,得名徐家堤,后简称徐堤。…[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纪姓建村,得名纪家庄,后简称纪庄。1948年属汲县第四区。1955年属柳庄中心乡。1958年为纪庄大队,属后河公社。1973年属倪湾公社。1983…[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焦姓两兄弟各建一村,称前、后焦家庄,今已连成一片,总称焦庄。…[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洪志广迁此建村,得名洪家庄。1949年后简称为洪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