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 > 信阳市 > 息县 > 包信镇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包信镇

地名:包信镇隶属息县
行政代码:411528101代码前6位:411528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6 邮政编码:464000
车牌代码:豫S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8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18万人
人口密度:约36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据古碑记载,春秋战国时此地为“赖子国”,汉为褒信侯国,南朝宋改名为苞信,唐为苞孚,北宋更名为包信。

基本介绍:

息县辖镇。东汉为包信侯国治,明、清为镇。1949年置包信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5.1万。息(县)新(蔡)、潢(川)新(蔡)公路过境。辖包信街、朱围孜、包庄、邹庄、傅庄、徐楼、管楼、周庄、姜庄、王庙、姚庄、王平楼、北街村、马庄、香蒲园、大李庄、后楼、徐围孜、腰庄、张郑庄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有小麦、豆类、薯类、红麻、棉花、油菜。境内有赖国故城遗址、赖子墓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旅游:

邹楼遗址

邹楼遗址位于息县包信镇邹楼村,年代为东周。2024年12月,被确定为第四批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秦属颖川郡。

汉为褒信侯国,系周封赖国故地。

三国时期属豫州汝南郡。

晋泰始二年(266)属汝阴郡。

永熙元年(290)汝阴郡分新蔡郡,改属之。

南朝刘宋改名苞信。

南齐初属豫州新蔡郡。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新蔡郡治苞信。

唐属舒州,天祐元年(904)改名苞孚县。

宋归京西路蔡州。

金泰和八年(1208)属息州。

明清设包信里。

1930年设区辖7联保,45保。

1941年撤区设镇。

1949年设区。

1956年建立中心乡

+查看详细包信镇历史沿革>>

息县谯楼
包信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汉为褒信侯国,南宋改名为苞信,唐为苞孚,宋更名为包信。…[详细]

邹楼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邹氏从外地迁到此地定居建庄,因村中盖有小楼,故名。…[详细]

管楼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管氏从山西枣龙庄迁此建庄,并在村中盖有楼房,故名。明末,赵姓、马姓从枣龙庄迁居此地,在此开荒种地,建造房屋,两姓人逐渐壮大,故又得名赵马庄。…[详细]

姜寨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姜氏三兄弟由北方迁此建庄,为防盗匪,建庄时修有寨墙,故名。…[详细]

周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周氏迁此建庄,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8月属包…[详细]

马庄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马氏迁此建庄,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8月建马庄大…[详细]

王庙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氏迁此建庄,当时有座庙,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详细]

大李庄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李氏迁此建庄,因建庄早,人多庄大,故名。…[详细]

姚庄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姚氏迁此建庄,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8月属包信公…[详细]

付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付氏在此建庄,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8月建付庄大…[详细]

北街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包信镇街北部,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8月属包信公…[详细]

香卜园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马氏迁此建庄,该地有一长满香蒲的园子,故名。…[详细]

王平楼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平楼有一富户姓王,准备建一座高楼,因小孩阻拦和其他原因,建了一层后停建,故起名王平楼。…[详细]

腰庄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付姓在此建庄。因前边有个前楼,后面有个付楼,该庄位于中间,故名。…[详细]

徐围孜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徐氏迁此建庄,为防土匪,村庄周围建有围墙,故名。…[详细]

张郑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张、郑二姓迁此建庄,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8月建…[详细]

徐楼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崇宁年间建村时,村中徐某在朝为官,故命名徐家村。约在清光绪三十三年后,因徐氏人丁兴旺,又改名为徐楼。…[详细]

朱围孜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朱氏在此建庄,为防御匪害,村口修有寨门,四周建有围墙,故称朱围孜。…[详细]

后楼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赵氏兄弟迁此建两庄,盖有小楼,老大建庄位于后面,故名。…[详细]

包庄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包氏迁此建庄,故名。明清属包信里。1931年属包信区。1941年属包信镇。1949年属包信区。1956年1月属包信中心乡。1958年8月建…[详细]


以下地名与包信镇面积相当:
到包信镇必去著名景点
包信镇相关名人
包信镇特产与美食
包信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息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