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 > 郑州市 > 荥阳市 > 豫龙镇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

地名:豫龙镇隶属荥阳市
行政代码:410182102代码前6位:41018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1 邮政编码:450000
车牌代码:豫A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69.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4.99万人
人口密度:约215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个社区、28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二十里铺古名“遇隆镇”。1994年撤二十里铺乡置镇,因遇隆镇谐音改置豫龙镇。

基本介绍:

豫龙镇地处荥阳东部,距荥阳市区2公里,郑州10公里,西临荥阳市区,东与郑州市中原区相接,南与本市贾峪镇毗连,北与本市广武镇相邻。东西宽度为8.2千米,南北长度为14.6千米,总面积为69.5平方公里。310国道、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和西气东输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中原西路、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穿境而过。该镇是荥阳市委、市政府实施“东引东进”经济战略的最前沿乡镇,310国道以北的辖区区域为未来的荥阳行政中心。辖28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159个村民组,万余户,人口4.6万人,耕地面积6万余亩。有汉、回两个民族。有效灌溉面积3368公顷。豫龙镇历史上为廿铺乡,1994年10月撤乡设立豫

+查看详细豫龙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豫龙镇位列第132名。

2024年7月,2024年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发布,豫龙镇榜上有名,位列第12名。

2024年5月,2024镇域经济中部100强榜单发布,豫龙镇位列第24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发布,豫龙镇位列第274名。

2024年12月,豫龙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4年10月,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豫龙镇位列第128位。

2024年9月,2023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揭晓,豫龙镇位列第7。

2024年9月,2024年全国五百强镇名单发布,豫龙镇位列第224。

2024年5月,豫龙镇被列为河南省202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

+查看更多豫龙镇荣誉与相关排名>>

文化旅游:

豫龙兴国寺

荥阳市东10公里豫龙镇有个兴国寺,寺边有个村,村以寺定名。据《荥阳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据传,当时佛教盛行,洛阳白马寺的慧悟禅师到各地云游,来到豫龙镇,见此处北枕檀

荥阳关帝庙遗址

关帝庙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南300米。遗址的时代为商代,面积约69000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普查时发现。2006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2006年7月,河南省文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

原武温穆王壁画墓位于荥阳市豫龙镇瓦屋孙村东南,是一座砖结构墓。墓主人是明太祖的八世孙朱朝埨和夫人张太妃。1953年被雨水冲出,河南省博物院组织进行发掘。墓室距地表7米,坐北朝南,青砖砌成,墓

石柱岗经幢

石柱岗经幢位于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石柱岗村西,又名《朱氏宗族图记》,通高6米余,座高1.4米,为八棱柱形,每面宽0.26米,基础为须弥座,座刻覆莲狮子。经幢四面刻-,另四面刻“朱氏宗族图记”6

蒋寨遗址

蒋寨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蒋寨村南部。该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2004年8月发现,遗址时代为西周。以前修索河路曾发掘了一部分。在公路的两边断崖上发现有文化遗迹

+查看更多豫龙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二年(1745)名遇隆镇,属孝义乡。

1922年属第三区。

1940年属遇隆镇。

1948年属第六区(二十里铺区)。

1956年分属二十里铺、赵村、槐林中心乡,10月增划晏曲中心乡。

1958年5月合为二十里铺乡,12月建高峰公社。

1960年改为二十里铺公社,5月张五寨、牛寨、天王寺、贾庄、赵村、枣陈划入郑州市郊区须水公社。

1983年改为二十里铺乡。

1994年乡改镇,以“遇隆”谐音改称“豫龙镇”。

2

+查看详细豫龙镇历史沿革>>

大海寺
万业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万业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檀山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檀山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宁山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宁山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五一街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五一街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郑上社区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郑上社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二十里铺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此村古称“回龙”,约明成化年间,周姓由“人明村”(注:今豫龙镇小留村)迁居此地,居檀山岭坡上,日久,繁衍人多,村称“周岗(半)坡”。清康熙十一年(16…[详细]

西张砦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张砦村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翟砦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翟砦村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碾徐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徐姓迁此定居,英宗时村有徐彬者在陕西做官,受民爱戴,死后归葬。清初,徐姓后人为纪念徐彬,定村名“念徐”,讹为“碾徐”。…[详细]

樊砦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樊砦村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柿园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此地有柿园,村因之得名。1993年2月,自碾徐村民委员会析出,设村委会时,因城关乡有柿园村委会,为避重名,命名为南柿园村民委员会,自然村逐取名一致…[详细]

槐西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此地古有一槐,传为汉刘邦拴马歇息处,槐名“拴马槐”,又称“系马槐”,村曰“拴马村”。明初,因村位汉槐西,故名槐西。…[详细]

楚寨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泰昌元年(1620)楚堂(今乔楼镇楚堂村)楚姓最早迁此建村,清咸丰年间,拟筑寨,未果,村仍以寨为名。…[详细]

王寨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初王堂自山西洪洞县迁徐村村东定居,为人侠义,助人为乐,人常到“王堂那儿”寻求帮助,“那儿”在地方土语中与“寨”音近,久之讹为“王堂寨”。民国初年,…[详细]

赵家垌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明永乐年间,赵年夫妻自槐西迁此,在东、西赵年垌之间沟里掘洞居住,人称赵家垌。赵家垌村委会是通过基层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调节民间纠纷、…[详细]

京襄城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元前771年,郑武公东迁郑国,于此建城,“京城”一名最早见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武姜请京,使居之,谓京城大叔”。后周襄王“避叔带之乱”,郑文公…[详细]

南张寨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张瓮子一家自山西洪洞县椿树胡同迁此后,取村名张瓮寨。1940年简称张寨。1949年,为区别西张寨,改现名南张寨。…[详细]

郝寨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郝姓自山西洪洞县迁郑家庄(现村址西百米),至清咸丰年间筑寨,更村名郝寨。…[详细]

兴国寺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原名“辛庄”。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佛教大兴,洛阳白马寺慧悟禅师以“上有命,尊佛兴国”为名,选址建寺于辛庄西,寺名“兴国寺”。以负责管理兴国寺村…[详细]

瓦屋孙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据孙氏谱牒》序称,明洪武年间,始祖孙清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当时村名彭村。后因村中有一石牛,遥对三十里铺石羊,故改叫石牛村。清嘉庆年间,孙玺在此盖府宅…[详细]

石柱岗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檀山岭之南坡岗地上,又有明代藩王朱氏宗族图记石幢(俗名石柱),故名“石柱岗”。…[详细]

赵家庄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乾隆年间,赵氏自槐西迁此,后赵姓者居多,村名“赵家庄”。…[详细]

陈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陈氏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荥阳康寨(今乔楼乡康寨),清初复迁此,建村东陈庄。…[详细]

关帝庙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宋末王姓居此,因村前有金代关帝庙一座,故名。…[详细]

蒋寨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二年筑有土寨(民国《续荥阳县志》记作“协同寨”),此后始称村“蒋寨”。蒋寨村委会是通过基层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调节民间纠纷、协助…[详细]

罗垌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此村原有罗姓聚居,称“罗垌”。清代称“罗垌寨”。村西北小学处曾有罗姓家庙、罗家花园,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驻扎此村时,村称“凤凰寨”;民国称罗垌。以负…[详细]

茹寨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有安乐村、茹家寨相邻两寸,清同治二年(1863年)修土寨,即“致中寨”,合村为一,以茹姓居多,村改称“茹家寨”,后简称“茹寨”。…[详细]

毛寨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中土地庙重修碑记载,元初,此地毛姓住户居首,村落盖因此得名。…[详细]

寨杨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村杨姓于明正德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傍寨建村,得名“寨杨庄”,建国后简称“寨杨”。…[详细]

晏曲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相国晏婴随娘娘无颜伐魏,在此地北建安营扎寨(“晏婴寨”在村北一华里处),此地有泉涌成河,入“晏曲渠”,河渠弯曲,绕寨而行,后人在河…[详细]

焦寨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有焦氏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此成村,故名焦寨。…[详细]

刘村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西万石庙碑记载,宋朝时称“明村”。明代刘姓居此,更名“小刘村”,明末赵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后刘姓绝,讹为“小留村”。2000年经荥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详细]

黑张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来黑、张两姓人家建村,村以黑、张二姓得名。…[详细]


以下地名与豫龙镇面积相当:
到豫龙镇必去著名景点

豫龙镇相关名人

豫龙镇特产与美食
豫龙镇民俗文化
  • 豫龙镇概况
  • 豫龙镇概况
  • 豫龙镇历史沿革
  • 荥阳市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