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屯镇 | 隶属:延津县 |
行政代码:410726101 | 代码前6位:4107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车牌代码:豫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6万人 |
人口密度:约5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王、杨、鲁移民迁此居住,后又迁入王姓,分称东王庄(居西)、杨庄(居南)、鲁庄(居北)、东小王庄(居东)。其中东王庄发展快,聚落较大。清嘉靖年间战乱,以东王庄为中心将4个自然村合并为东王四屯,后简称东屯。
东屯镇位于延津县城西北30公里,新乡市东15公里,卫辉市南7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十分便利,该镇西距107国道15公里,北距新濮公路7公里,南距新长北线3公里,毗邻京珠高速公路、新长北线,济东高速、新滑公路和翟阳公路从镇政府驻地穿过。镇内村村通柏油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可以方便快速地直达全国各地。国际程控电话的开通与世界各地架起了沟通联络的桥梁。镇辖区域面积5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共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31852人。至2005年底,全镇经济总收入32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5元。
东屯镇地处华北黄河冲积平原的偏南端,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然坡降
2024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东屯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24年7月,东屯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1932年属延津县三区。
1945年分属西屯乡、吴安屯乡。
1956年并称东屯乡。
1958年改称樊庄乡。
1959年成立樊庄公社。
1962年从樊庄公社析出成立东屯公社。
1983年改设东屯乡。
1996年改置东屯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王、杨、鲁三姓移民迁此分散居住,先迁王姓居西,名东王庄,次迁王姓居东,名东小王庄,杨姓居南,名东小杨庄,鲁姓居北,名鲁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南有一墩堡,因距汲津铺比较近,名汲津堡。存疑。清雍正五年(1727)并入延津县前即为水花堡”。因何而名水花堡,无考。…[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濒大沙河(古黄河床),故称“棘津”。司马迁《史记》云:“吕尚困于棘津。”李白《梁父吟》云:“君不见朝歌屠叟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棘津,即此。棘,酸…[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常姓在此居住,故名常堡。1949年属三区。1959年建常堡大队,属东屯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常堡村民委员会,属东屯乡。1996年属东屯镇…[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崔、原二姓移民定居,初名崔庄、原庄,经发展相连为一,遂称崔原庄。1962年划为东、西崔原庄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崔、原二姓移民定居,初名崔庄、原庄,经年发展相连为一,遂称崔原庄。1962年划为东、西崔原庄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迁此,村民吴安对新来移民安排周到,甚为关怀。吴安死后,村民为怀念他将村名王段屯易名为吴安屯(讹称五万屯),1962年划为东…[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代,村名王段屯,后因河患,西迁二公里至此。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迁此,村民吴安对新来移民安排周到,甚为关怀,吴安死后,村民为纪念他将王段屯更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移民张有祀、张有德兄弟在此定居,初名为张有祀屯,至清代中期,因“祀”“士”谐音,逐渐演变为今名,随着人口增多,分为东张士屯、西张士…[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山西泽州或潞州移民张有祀、张有德兄弟在此定居,以兄命名村张有祀屯,至清朝中期,以“祀”、“士”谐音,演变为为张士屯,后又有陆续迁此者,但居住分散,东西…[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牛姓在此定居,初名牛家庄,后因姓氏渐多,人口逐增,更名为庄里,后以村中水坑为界,俗称前庄里、后庄里。…[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牛姓在此定居,初名牛家庄,后因姓氏渐多,人口逐增,更名为庄里,后以村中水坑为界,俗称前庄里、后庄里。…[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牛姓在此定居,初名牛家庄,后因姓氏渐多,人口逐增,更名为庄里,后以村中水坑为界,分为前庄里、后庄里。…[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又迁此定居,后又有十多家迁此。因在东屯之西,更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董姓移居至此,故名董庄。…[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王姓移民在此定居,村东有小王庄,且内居民多为王姓,故名大王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胡庄村是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东屯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郝、王二姓迁此,分而居之,郝姓居地初名郝光口,王姓居东南,名王端铺,后易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王姓迁此定居,初名西小王庄村,后简化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李、穆两姓在此定居,因西南有郭大屯,初名李穆小屯,清代,简化为小屯。…[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山西泽州或潞州地区移民郭姓在此定居,初名为郭大屯,后因郭姓迁移,更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道光年间,赵经一家迁此开荒并定居,故名赵经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