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陈官庄乡 | 隶属:永城市 |
行政代码:411481219 | 代码前6位:4114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车牌代码:豫N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0.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2万人 |
人口密度:约39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据传,耿氏首居,且多梨树,初名耿梨庄。耿氏绝,韩氏兴,因村有火神庙、土地庙,更名韩双庙。清初因贡生陈鲁官在朝为官改今名。
陈官庄乡位于永城市最东部20公里处,东与安徽省肖县接壤,是永城出入苏、皖的门户,311国道穿乡而过,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30.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2.052万人,4700户,2.5万亩耕地。陈官庄皮毛市场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皮毛交易市场之一,东西分别是安徽省肖县青龙集和本市茴村乡,各相距3公里,上市人员达5000余人,交易额400余万元,尤其是羽绒交易量大,是苏、鲁、豫、皖四省鸭、鹅毛集聚之地,市场位于311国道北侧,交通方便,合理规范,是广大客商进行交易的理想场所。
2024年12月,2024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陈官庄乡榜上有名。
2008年11月,陈官庄乡入选第三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1949年属刘集乡。
1952年由皖北划归河南,属刘河区。
1977年由茴村公社、刘河公社析置陈官庄公社。
1984年改称陈官庄乡。
陈官庄,陈氏家族于明朝初期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清初此村出一贡生名陈鲁官(又说始为陈庄,清末出一秀才陈汝秀当了官),故更名为陈官庄。…[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昔日丁氏村民在村中种植枣树较多,故名丁枣园。…[详细]
明洪武年间有左氏先祖筑大寨防匪,故名左寨。…[详细]
传胡庄因地势低洼,有水就淹,因此叫湖庄,后来简化成胡庄。…[详细]
民国年间,宋姓在此居住,以烧窑为生,取名宋窑。…[详细]
传宋太宗时兵部侍郎杨波战死此地,杨氏村民修寨守陵,故名杨寨。…[详细]
的土地大部分为沙质土壤,又因刘姓居住,加之逢集市,故名沙土刘集。…[详细]
解放前村中梁氏家族开挖一口大水井,故名梁井村。…[详细]
解放前潘姓村民在此居住,以烧制砖瓦为生,故称潘窑。…[详细]
传古时村中李姓一家兄弟3个,老大住北李石林,老二住中间小李庄,老三住前李庄,3个庄相比,前李庄如同大门,遂改为李门庄,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明末清初,郭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徙此地,并有一名郭姓州官在此地建楼,由此得名郭楼。…[详细]
明初李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徙到此处看守古墓,村名始称墓上。后来村民认为称为墓上不吉利便改为堌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村中李姓众多,因村庄地势低洼,为防水患在村周围筑一道土堤,故称李圩孜。…[详细]
清代出一名拔贡,死后安葬于此地,雇佣黄姓家仆替其看守墓地,又因墓地遍植松树,由此得名黄松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