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邳城镇 | 隶属:邳州市 |
行政代码:320382102 | 代码前6位:32038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6 | 邮政编码:221300 |
车牌代码:苏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1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7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清康熙七年(1668年),发生大地震,下邳古城湮没,邳州治所迁移到此地,得名邳城。
邳州市辖镇。民国初年为邳县城厢市,1938年建邳城镇,1957年改邳城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邳城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8公里。面积48.3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公路连结310国道、204省道,东部城河为五级航道。辖邳城、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山、石顶、艾山、太平、汤家、山岭、西新庄、下河涯、棋村、坡里、双庙、草寺、刘渡口、河滩、吕滩、丁道口21个村委会。镇办企业有造纸厂、缫丝厂、银杏酮厂。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山芋。城山顶上有天然泉、石船、凤凰台、万松岭等多处名胜和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天主教堂、建于康熙年间的文庙等古迹。《红岩》
2024年1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邳城镇为2019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邳城镇上榜。
文化旅游:
邳城天主教堂位于邳城街东,城河堰下,与今邳城镇中心小学相邻。教堂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上海天主教总教会拨银四百两,在城内购买库吏石庄庆房屋37间的地基约1万方米建成。大圣堂和钟楼
邳城文庙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现存大成殿,面阔三间 18.7 米,进深 13米,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前有 120 平方米的月台。由于多年当作粮管所的仓库,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年久失修。
城山排灌站位于邳城镇北1.5 公里,城山村中部。建于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原为翻水上山浇灌果园所建,主体为两层砖石结构,最顶层处有水泥雕塑的“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高约50 厘米,底层为
邳城镇位于邳州市东北20公里。这里曾是古代邳国的治所,《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杨伯峻先生注:“邳,今江苏邳县东北邳城镇,即邳县旧治。”邳国后迁到今
1986年,撤销邳城乡设立邳城镇。
2000年,泇口乡并入。
因其地邻古城东部,故而得名城东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因邳州旧城为洪水所毁,迁到此地称邳城庄,村委会驻邳城庄,故称邳城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位于邳州城区西部城区以西,取名城西。1958年为邳城公社城西大队,1983年恢复乡建制,属邳城乡为城西村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乡建镇,属邳城镇为城…[详细]
因地理位置处于邳城街的北面而得名城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三面依城山,故名。1958年为邳城公社民主一社,1959年改为城山大队,1983年恢复乡建制,属邳城乡为城山村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乡建镇,属邳城…[详细]
新庄、山岭、河涯三个村民委员会合并,分别取三个村的首字,故名。…[详细]
附近的山峰因多生艾草得名艾山,村庄坐落艾山东南麓,以山取名。…[详细]
鹿山村是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邳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因以汤姓为主,故名。1958年属邳城公社为汤家大队,1983年属邳城乡为汤家村村民委员会、太平村村民委员会,1986年属邳城镇为汤家村村民委员会、太平…[详细]
村委会管理区域由原来的河滩、刘渡口和农科站3个村委会合并组成,取名河口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祁姓居多,故名。1958年为邳城公社祁家大队,1983年恢复乡建制,属邳城乡为祁家村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乡建镇,属邳城镇为祁家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详细]
因位于山坡下面称坡里,因村委会驻坡里,故而得名坡里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此处原有两座庙宇,故名。1958年为邳城公社双庙大队,1983年恢复乡建制,属邳城乡为双庙村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乡建镇,属邳城镇为双庙村村民委员…[详细]
村中史上曾有以草房改建的寺庙,得名草寺。…[详细]
因此地地势低洼,易涝,俗称鱼滩,后误传为吕滩。村委会驻地吕滩,故而得名吕滩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加口村是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邳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古时当地有白姓人家的大菜园,故名。1958年为泇口公社李场大队,后以白园村命名,改称白园大队,1983年恢复乡建制,属泇口乡为白园村民委员会,2000…[详细]
相传古时此处低洼,一次发洪水,百姓正忧之。忽悠小兽出现,大水随即退去。人们敬之如神,建一庙名曰“大王庙”,遂为村名。…[详细]
此处住户很多,故称百户。后分东西两村,分别名东百户、西百户。…[详细]
相传此处原为湖泊,唐代薛仁贵征东,在湖边卸甲歇息,故称卸甲湖,后误传为谢湖。…[详细]
古时,此处的洪水淤积而成的土滩,极像葛条,故名。…[详细]
因刘庄村与瓦房村合并,取两地村名得名刘瓦房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是由郭宅、池庄两个生产大队合并组成,故称郭池村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