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据《水经注·济水·索水》记载,索河古名旃然水,因流经小索亭西而称索水,今名索河。街道因此得名。

京城路为纪念公元前771年郑武公东迁郑国,始建京城而得名。街道因路得名。

明初乔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荥阳城东五里屯(今乔寨),十四世孙乔国栋于清乾隆初年择东南地盖楼,即“乔家楼”,后成村取名乔楼。

二十里铺古名“遇隆镇”。1994年撤二十里铺乡置镇,因遇隆镇谐音改置豫龙镇。

广武一名源自武牢之战,有“光大武功”之意,故名。

唐武德四年(621)的“虎牢之战”,李世民大战窦建德于广武山原,在此地留住一宿,故村名王留村。1940年为区别村南的留村,改称今名。

汜水即汜河,村落因临汜河而得名。

古有高姓聚居,得名高山。

清初刘姓从巩县(今巩义市)小黄冶迁此小河边建村,故名刘河。

明万历年间,四川右布政使崔仪退休后在此择地建宅,并为其母修建一座佛堂,人称崔家庙。村因庙得名崔庙。

“贾峪”一名源于村中有贾谷(注:音“YU”)山,曾为宋代皇家采石场的水运起点。北宋时形成集镇,名贾谷镇。清嘉庆二十年(1815)改为贾峪镇。后称贾峪。

位于古代荥阳县城关门内外,故名城关。

宋代高姓聚居于此,得名高村。

金寨古有金姓居此,且村中曾筑寨,故名。又因主要人口多为回族,故为民族乡。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