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庙镇 | 隶属:乐都区 |
行政代码:630202103 | 代码前6位:63020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0.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明代时期在高庙东、西村的山冈上建有雄伟壮观的“东头大庙”,因其庙而得名。
基本介绍:
高庙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土族等。总面积130.2平方千米。辖西村、东村、郎家、老鸦、晁马家、白崖子、蒲家墩、旱地湾、下沟、长里、柳湾、段堡子、新盛、大路、李家口、保家、田蒲家、寺磨庄、新庄、扎门、脑庄21个村委会。民国初置高庙镇,1950年仍设高庙镇,1958年成立高庙公社,1984年复设高庙镇。
文化旅游: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于2002年5月28日顺利落成,2004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柳湾彩陶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外形酷似在青海出土的大通舞蹈纹彩陶盆。这种彩陶盆在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盆的内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东面两公里处的柳湾村北的一处东西走向的旱台上,这是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共发现有墓葬1700余座,出土珍贵文物35000余件,其中各种形制的彩陶器皿达15000件之
位于乐都县东17公里柳湾村一带,也称乐都柳湾墓地。总面积11万平方米,是我国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墓地之一。 按照原始社会不同文化类型的墓葬可分为马家窑文化半山,齐家文化与
历史沿革:
秦汉以前,高庙属“羌戎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进据湟水流域,高庙归入汉朝版图。
西汉太初年间(前104年—101年),高庙始建村寨。
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年),高庙建通湟寨。
明代时期,高庙汉族从南京和内地先后因平戎西征或因商贾迁来高庙定居,繁衍生息。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右千户所为碾伯县,高庙属碾伯县管辖。
民国十九年(1930年),高庙设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以东的东村山岗上有明代建的雄伟壮观的“东头大庙”一座,故称作高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位于高庙东面,故得名东村。1949年初称东村,1955年入社时称东风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庄处于高庙西面而得名。1949年初叫西村,1955年合作社时期,叫西村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居民点主要居住保姓人氏,故名。1949年初叫保家村,1955年合作化时称保家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保家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居民点主要居住李姓人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鸦通往县城的大路通过此地,故名。在明永乐年间,刚氏从南京珠玑巷迁居于此,1949年初叫上石咀社,1954年合作化时叫大路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时叫…[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下石咀,地形为突出的石咀,后雅化为新盛,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段堡子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庄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古时有一种防御工事称扎门,故名。1949年初叫扎门村,1955年合作化时,叫扎门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扎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沟脑,该居民点原叫脑庄,后改为老庄,故名。…[详细]
一、基本情况 柳湾村位于湟水河北岸,鲁大复线、兰青铁路横贯全村,气候温和,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村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和彩陶博物馆…[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子地形为长条形距离比较远,故得名。1949年初叫长里村,1955年合作化时,叫长里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长里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居民点地形为沟岔且位于此镇的下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干旱且位于湾处,故得名。在明朝年间,李氏迁居于此,1949年初叫旱地湾行政村,1955年合作化时,叫旱地湾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高庙镇旱地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居住田、蒲两姓人家,故名。1949年初叫田蒲家村,1955年合作化时,叫田蒲家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田蒲家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期此地有寺和磨,故名。在1915年因这里有五盘水磨和会尤寺得名。1949年初叫寺磨庄行政村,1955年合作化时,叫寺磨庄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寺…[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蒲家人最早居住在土台上方,故得名。1949年初叫蒲家墩村,1955年入社时叫蒲家墩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蒲家墩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崖子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居民点主要居住晁、马两姓人氏,故名。1949年初叫晁马家村,1955年入社时,叫晁马家合作社,1984年政社分设晁马家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牙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郎姓人氏居住较早,故名。1949年初叫郎家村,1955年入社时,叫郎家村合作社,1984年分社时称为高庙镇郎家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