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达拉乡 | 隶属:乐都区 |
行政代码:630202211 | 代码前6位:63020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62.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368人 |
人口密度:约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
“达拉”为“马兰花”的土语译音,因境内多生长马兰花而得名。
基本介绍:
达拉土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1千米。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3%。面积162.1平方千米。辖袁家台、长沟、黑沟顶、滚子洼、前半沟、杜家洼、红沟、马圈沟、烂泥滩、白崖坡、宁过、马趟、春洒、白草台、王家滩、达拉滩、麻洞、拉卡、泉洼、干沟山、大庄子、扎什加、李家昂2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同化乡,1950年沿旧制设达拉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达拉公社,1984年成立达拉土族乡。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为同化乡。
1950年,沿旧制设达拉乡。
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
1961年,分设达拉公社。
1984年8月,成立达拉土族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位于高台上且居住人大多为袁姓人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社民居住于林棵(树林俗称)附近,林棵是宁过近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趟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达拉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该居民点形成初期,其所在地圈养马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野草生长的山台,故名。解放初叫白草台村,1955年叫白草台合作社,1958年叫白草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白草台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有一股泉水,此居民点坐落位置处于低洼地段,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甘沟山此地是无水的山沟,故名。解放初叫甘沟山村,1955年叫甘沟山合作社,1958年叫甘沟山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叫甘沟山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春洒:藏语含义是寺院,故名。解放初叫春洒村,1955年叫春洒合作社,1958年叫春洒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春洒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烂泥滩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红土沟,每逢下雨地面十分泥泞,俗称烂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势平坦王氏家族人口居多,故得名。解放初叫王家滩村,1955年叫王家滩合作社,1958年叫王家滩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叫王家滩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该居民点形成初期其所在地的李姓氏综合命名。昂意为念经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达拉藏语“马圈”之意,该地方属藏族牧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麻洞:含义是红色的土山,故名。解放初叫麻洞村,1955年叫麻洞合作社,1958年叫麻洞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叫麻洞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杜家洼杜姓杜人氏居多,故得名。解放初叫杜家洼村,1955年叫杜家洼合作社,1958年叫杜家洼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杜家洼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居住地有一个横沟,故名。红沟隶属于土官昂的牧场,红沟村有袁氏和李氏两姓,袁氏祖先从雨润迁址达拉乡红沟村,一户兄弟六人,分家后,老三定居在红沟村,李…[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拉卡”藏语:含义山顶,此地位于山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座落在较长的山沟且村庄以东有个石崖,下有个大深沟,长期以往因人们的习惯叫法得名长沟。因本村委会位于长沟村,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扎什家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达拉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庄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达拉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崖子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达拉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位于水磨沟前半沟,故名。解放初叫前半沟村,1955年叫前半沟合作社,1958年叫前半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叫前半沟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