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羊泉镇 | 隶属:富县 |
行政代码:610628101 | 代码前6位:610628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1 | 邮政编码:716000 |
车牌代码:陕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2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30个行政村 |
史载,明末有任氏家族居住于村西北渔溪河吊庄,在塬上种地放牧,圈羊积肥,后成村名,雅化为羊泉。
基本介绍:
羊泉镇位于富县西南中指塬腹地,距县城28公里,地域辽阔,塬区平坦、交通方便。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3705户,15204口人。
该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去县城及洛川火车站道路均为三级柏油路面。
羊泉镇自然条件优越,塬宽地肥,光照充足,是苹果生产优生区,全镇现有苹果面积41000亩,其中挂果面积2100亩,生产的秦冠、新红星、乔纳金3个品种在1996年省果品品评会上被评为省优质水果。2003年该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35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7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80万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该镇是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现有各
荣誉排行:
2022年9月,羊泉镇被命名为第二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2022年4月,羊泉镇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羊泉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羊泉镇为2014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14年7月,羊泉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八合村戏楼位于富县羊泉镇八合村,为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禹门别墅”摩崖石刻位于富县羊泉镇高家沟村,为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川驿古城遗址位于富县吉子现便民服务中心羊泉镇三川驿村,为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羊泉八合梁上遗址位于富县羊泉镇八合村,为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家塬寺胡同遗址位于富县钳二便民服务中心羊泉镇姚家塬村,为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羊泉公社。
1984年7月,改设乡。
1998年,改设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1340)鄜坊康定军节度使任进镇守鄜州时,其父任仲葬于此,其家族随之定居。明末战乱,任氏迁居村西北渔溪村,仍耕种原来土地,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为少数民族聚集地,以羌族姓氏“黔饵”谐音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村名“庙楞头”。因位于地势较高的三泉寺(今新城村)北,故名。明末战乱中废弃。清初复为村。因村名不雅,更名“太宜”。…[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商贤士箕子勒建庙名“箕子观”。宋建设村以观为名。元更名进浩镇。清以“箕子观”谐音为今吉子现。…[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义为羊泉之屏障,有南北两村,故分为南障,北障,后演变为北章。…[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郭峰”,古代筑有烽火台又筑有小城郭,是元代任进之子昭武将军任贵的后裔居住地。…[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很早以前有十个不同姓氏的人在河边居住,因此名为十家河村,后改名石家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宣德四年(1429)重修隆安寺之石碑载:后周显德元年(954),此村有边、黄、匈、辛、张、亓、左、夏八姓居住,故名八合。…[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候家庄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雷村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奉天成禄故名禄首,后演化为鹿首。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咀上村村民委员会并入鹿首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郭”姓于清初自榆林迁来。因郭姓人具有陕北人民勤劳俭朴的美德,邻村人赞其“勤俭村”,后谐音变为“清涧”。…[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肖村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渭(yu地方音),原名小隈(wei)村,以地形而故名(见《富县地名志》,“隈”字是指山、水等弯曲的地方)。后来谐音演变为小渭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年间,伏龙左姓在此居住故名左家窑科,1912年,山东李姓迁来,更名李家窑科,简称李尧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为“王老村”,清代演变为“王乐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姚家塬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立石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富洛合县分开时,将碾子头一分为二,分别为“新城村”和“旧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屯磨镇是境内大镇,拥有上千口人,曾设有集会,民间有“先有屯磨镇,后有鄜州城”的说法。《鄜州志》栽,唐开国元勋尉迟敬德修建鄜州城时,曾在屯磨镇囤粮,…[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洪武年间“孙”姓由山西迁来时,先搭一茅草庵居住,由此故名“庵子头”,后演变为“安子头”。据孙氏祠堂碑记,道光年间孙姓人口达八百余人。清同治年间…[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村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魏书地理志》载:前秦符坚置“长城县”(351)此村为长城县治故址,属中部郡辖,至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改长城县为三川县,县址随之迁至三川驿。县…[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座落于蜿蜒而上的坡峁上,故名。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吉子现南边葫芦河将出县境进入洛川县的最末一个村子,因座落于葫芦河南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山川驿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姓居民在此葫芦河西岸居住,故名。约清末建村,1958年建大队,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2015年撤销地洛河村、弥家川村并入杨家河村,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善化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战乱和饥饿,一度废弃,光绪五年(1879)山东李姓人定居在这里,故名李村。后因谐音演变为里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洪武年间由山西迁来“陈”、“赵”二姓定居于此,故该村为“陈赵村”。清中叶,陈赵两族人丁兴旺,陈姓居村东,赵姓住村西。经同治年间战争,村庄破坏惨…[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形高,犹如堆起来的一样,故名。1984年设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上古堆、下古堆村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古堆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地处山梁故名梁村,后根据谐音演变为良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清朝时代,该村出了一个西台御史,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阎宁”(阎城门上的台,借指村门),意为村子永久安宁太平,后演变为“杜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