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张家湾镇 | 隶属:富县 |
行政代码:610628103 | 代码前6位:610628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1 | 邮政编码:716000 |
车牌代码:陕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4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400人 |
人口密度:约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因最早有和姓人在河湾居住,故名。
张家湾镇位于富县西北部,葫芦河上游,西与甘肃省合水县接壤,北与延安市场志丹、甘泉相邻,309国道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20亩,其中稻田3500亩,辖18个行政村,8669人。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抓基础设施,发展种殖业,壮大畜牧草业,培值棚栽业”的发展思路,致力“川菜水稻,梢沟牛羊”的产业结
构调整, 使得全镇羊子存栏6万只,种草养畜稳步推开,以大棚菜为主的棚栽业沿309国道初具规模,现已达到260棚。
2003年全镇实现民国生产总值3149万元,农业总收放24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2元,人均产粮达到835.9公斤,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2022年7月,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2022年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及乡村旅游示范村。
2015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张家湾镇为2015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09年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张家湾镇为陕西省重点镇。
文化旅游:
秦直道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由秦将军蒙恬监修。工程十分浩大。堑山堙谷,全长1800里。直道南起林光宫(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直道沿子午
王家角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部旧址时代:1943—1945年地址:富县张家湾镇王家角村保护范围:东、西、北至旧址本体外扩100米,南至旧址本体外扩20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0米。20
水磨摩崖造像时代:北朝地址:延安市富县张家湾镇三城村保护范围:东至一级台地底,西至山崖顶,南、北外延100米。建设控制地带:西面同A区,东、南、北三面A区外延100米。2014年,水磨摩崖造
黄家岭摩崖造像时代:北朝地址:延安市富县张家湾镇石场子村、黄家岭村保护范围:东临沟,西依山崖,北邻村庄,南为台地。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0米。2014年,黄家岭摩崖造像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
八卦寺塔林·金~明·富县张家湾镇八卦寺村北。保护范围:3座塔塔体及塔基(含塔间空地)四面外延,东5米至石塄畔,西15米至山体,南30米,北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米。200
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归仁二里。
清沿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黑水寺区五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改荡平乡,后称张家湾乡。
1959年,为张家湾管理区。
1961年,改张家湾公社。
1984年7月,改设乡。
1998年9月20日,改设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村原叫“河上塬”,后演变为“和尚塬”。御史,郑本立《河上塬》:活水溪东何处村,桃花柏叶映柴门,千株古树罗岩壁,百尺危湍喷石根。…[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周懒王座庆阳,龙脉斩断”的传说和“骆驼头”山台上修筑的寿峰寺,故名“黑水寺”。相传,周懒王前往庆阳,发现这是龙脉宝地,便下令斩断“骆驼脖子”。谁知…[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元年(25),王莽追杀刘秀到此歇脚(即休息),后人便把此地叫做“王家脚”逐渐演变成“王家角”。…[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金时修寺庙一座有八个宝塔,故名“八塔寺”,后演变为“八卦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初年,社会混乱,一四川籍“石”姓人在此筑高墙大院,墙上留有炮眼,外观似炮楼。…[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子坐落在山脚下,故名。1958年建大队,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同治年间(1862-7875)“石场子之战”是在这里进行的。1868年正月,清军统帅魏光焘率其部万余人在此伏击回民军,回民军死伤一千人。经此战乱,石…[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早期所用的砖瓦在此烧制,清代,这里有砖瓦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时期,刘秀将王莽栓在此村山峁的石洞口而故名“拴庄”,后经演变为“川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清代这里曾有两座水力推动的磨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因杨姓居民在此居住,故名。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因将三个小队合成一个大队故名三城。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因张姓居民在此居住,故名。1984年7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