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江北街道 | 隶属:涪陵区 |
行政代码:500102009 | 代码前6位:500102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8000 |
车牌代码:渝G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78.0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4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9个行政村 |
江北街道因位于涪陵主城区长江以北而得名。
云从铁柜起,风逐锦江来。在驰名中外的“中国榨菜之乡”涪陵城对岸,有一块富饶丰厚、正在开发中的翡翠沃土——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近年来凭借重庆直辖、西部开发、三峡移民、城乡统筹、涪陵江北新城建设的东风,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谱写了和谐人文、开拓创新、城乡统筹及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创造了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和城乡建设的“江北速度”,引发重庆市内媒体及社会各界对“江北现象”的广泛关注。
江北街道成立于1995年12月。位于涪陵主城区长江以北,北纬29°43′11″--29°49′56″,东经107°19′22″--107°28′43″之间,幅员面积78.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19公顷,森林面积202
秦汉时,属巴郡枳县。
宋代,属涪州涪陵县芋池乡亲爱里。
清初,为涪州长滩里;清末,属涪州百福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10月,属涪陵县第一区北沙乡和第六区世忠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属陵县第三区(驻石龙场),设有北沙、世忠乡。
1950年初,属涪陵县城区北沙乡、第三区世忠乡。
1956年6月,分属黄旗乡(属城郊区)、世忠乡(属珍溪区)。
1982年,分属城郊区黄旗公社和世忠公社。
1984年1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据石刻记载,北宋理学家程颐曾在此洞点注《易经》,撰写《周易程氏传》一书,因此地有“点易洞”,故得名点易社区,1997年直辖后批准设立点易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由碧筱村和水塘村合并而来,取两村名字中各一“碧”字和“水”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传说张献忠曾在犁辕溪汇入长江的河口处插过杏黄色战旗,因此得名黄旗口。因原公社驻地在黄旗口,而得名黄旗大队,后改为黄旗社区。于2001年12月,区政府批…[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该社区是由永柱村和下桥村合并而来,因相传在以前境内有一根大石柱而取名为永柱社区。2024年7月,区政府批准设立永柱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所在涪陵北面且地处山坡的平地上,而命名北坪社区,于2024年7月,区政府批准设立北坪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两说:其一、据民间传说南宋名将韩世忠曾路屯兵此地江边故名。其二、宋朝时韩姓人居此长江水沱岸边台地后形成集市和码头,取名韩家沱。故取名韩家村,同时为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前此山坪上种有很多松柏树,故得名松坪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早年间境内有一口塘,北雁南飞,常群栖此地,故名北雁塘。北雁村因此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传说此处为龙脉的来源,故名来龙村。民国1942年至1950年修建来龙场而取名来龙村,属来龙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为来龙大队,属黄旗公社。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高姓居民居多得名高家湾,闻名于当地,故而取名高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以前此村姓邓的居民较多,故取名为邓家村。…[详细]
二渡村位于江北街道东北部,地处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与大渡村、点易社区相邻。 二渡村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与…[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涪陵长江大桥未通车前,涪陵长、乌江两江交汇处到长江北岸北岩寺设有机动船供人们渡河,因此处临近长江大渡口,故名大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以前有个李成寺庙,故取“李寺”二字为村名,为李寺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