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沱镇 | 隶属:涪陵区 |
行政代码:500102126 | 代码前6位:500102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8000 |
车牌代码:渝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6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石沱镇因明代有石姓人家居境内,设船摆渡而得名。
石沱镇地处涪陵区长江南岸,上距重庆主城区8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全镇2.5万余人,其中,劳动力1.1万个,现有耕地面积2.2万余亩,农业生产以蔬菜、榨菜、蚕桑、柑桔、水禽等为主,她是重庆市郊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
石沱场镇现有人口4500余人。镇内有渝怀铁路、黄金水道长江、库区移民二级公路及103国道等经过,并设有火车客货站及长江水运客货码头,水陆交通与全国和世界形成网络,现已成为商家占领重庆及西部地区市场的必争之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现正着力打造重庆及西部地区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木材加工及其
2024年5月,石沱镇被命名为2024年重庆市园林城镇(街道)。
文化旅游:
石沱遗址位于涪陵区石沱镇团结村二组,年代为商周一明。石沱遗址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秦汉时,为巴郡枳县地。
宋代,为涪州陵县地,已有场市。
明代,为涪州韩市里地。
清代,为涪州长滩里地;清末,属涪州第三区新盛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分属石沱镇和酒井、石龙2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石龙乡改为石和乡;1950年初,分属石沱、酒井、石和3乡。
1992年7月,石沱、酒井、石和3乡合并设立石沱镇。
1998年,石沱镇析置石和乡。
2008年5月,石和乡复并入石沱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其所在地的人民群众希望团结,于2002年设立团结社区,同时成立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村境内有很大几片梧桐树,故得名梧桐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原有个三窍湾,故得名三窍村。由三窍、宝光、团荣3村合并而成。1950年9月分别为三窍、保光、团荣村,属石沱乡,1958年村改乡、乡改公社后均为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们取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取名千秋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酒井因一个古代传说得名。传说明朝年间在这个地方有一口水井,用此水酿酒酒味醇甘,生意兴隆,这口水井曾帮助一户贫困家庭卖酒脱困,后因这家人太贪心导致水井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从前此村地主欺压百姓,使村民没有好日子,以前的村民想早点摆脱这样的生活,便取光明之意而得名光明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歇凉村由原来的歇凉村、映河村合并而成,因此地绿树成荫,夏天村民经常在此地歇凉,故得名歇凉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以前发生过一场严重的火灾,村民害怕重蹈覆辙,就取名为烈火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天府村是重庆市涪陵区石沱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地居民希望此村有青春的活力,故名青春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由富家岩和广炉沟合并,并且当地村民希望广大群众都能富有,故名富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希望大家能相互促进、增益,而取名长益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大顶山,故得名大山村。1950年9月为村,属石和乡,1958年村改大队、乡改公社后为大队,属石和公社,1984年大队改村、公社改乡后为村,属石…[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过去此地有一古庙,其庙内有一太和殿,故得名太和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