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宁厂镇 | 隶属:巫溪县 |
行政代码:500238102 | 代码前6位:500238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580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52人 |
人口密度:约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6个行政村 |
宁厂镇因境内有大宁盐场而得名。宁厂镇古称“袁溪镇”,宋置大宁监称大宁厂。
巫溪县辖镇。我国早期制盐地之一。清属石门里,民国置宁厂镇至今。位于县境北部,与湖北省竹溪县双桥乡连界,距县府10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0.8万。县道城(厢)万(古)公路过境。辖桃园、薅坪、花栗、宝源、双溪、邓家、兴龙7个村委会和溪口、麻柳树、衡家涧、王家滩、张家涧、四道桥、谭家墩、猫儿滩、铁炉坝9个居委会。企业有建材、水电、造纸、农产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薯类、油菜子。饲养生猪、家禽。境内有距今约5 000年历史的白鹿盐泉,明末农民起义军据点女王寨、桃花寨和回龙寺古遗址、双溪浴群等名胜古迹。
巫峡,在重庆巫山县境内与大宁河交汇。沿大宁河而上,就是远古传说中的“巫咸国”。巫咸的
2010年7月,宁厂镇入选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三国时,刘备为巩固荆州,加大盐业控制,设立北井县。
宋代,设江离镇,设巡检司。
清乾隆年间,设盐厂大师署,建盐厂守备署、把总署、演武厅、火器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宁厂镇。
1949年12月后,宁厂镇为区公所驻地,属巫溪县第二区(后改名宁厂区)所辖,为区公所驻地。
1980年3月,成立宁厂区政府。
2001年6月,撤宁厂区设宁厂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昔人衡居涧旁经营生意,故名衡家涧。清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1953年成立衡家涧居民段,1978年成立衡家涧居民委员会,2001年10月10日溪口居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先秦以前,猎人袁氏逐白鹿至此,口渴喝水发现水为咸水,故称盐泉。…[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其河滩地形貌似猫居河滩,故名猫儿滩。清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1953年成立猫儿滩居民段,1978年成立猫儿滩居民委员会,2001年10月10日年猫儿滩居…[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地貌及住户姓氏得名,此处地形为一小土包,姓谭的人居多,故名谭家墩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有两条溪流,故名双溪。清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民国年间为第二区大河乡辖地。1953年划乡建政,成立光华村,1961年整风整社,改称光华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驻地于邓家坪而得名邓家村。清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民国年间为第二区大河乡辖地。1953年划乡建政,成立双坪村,1961年整风整社,改称双坪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花栗树较多,故名花栗。清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民国年间为第二区大河乡辖地。1953年划乡建政,成立水田村,1961年整风整社,改称水田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一地名薅坪而得名薅坪村。清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民国年间为第二区大河乡辖地。1953年划乡建政,成立跃进村。1961年整风整社,改称跃进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兴龙洞谐音而得名兴隆村。清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民国年间为第二区大河乡辖地。1953年划乡建政,成立兴龙村,1961年整风整社,改兴龙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所在山,名为宝源山,为白鹿盐泉源头,故得名宝山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