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八力镇

地名:八力镇隶属宕昌县
行政代码:621223108代码前6位:621223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6000
车牌代码:甘K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8121人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八力镇古名“笆篱庄”,又叫“八里庄”,后为书写简便演变成“八力”。

基本介绍:

八力乡地处县城东北部,与岷县闾井镇、申都乡接壤,辖区内90%以上为山地,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山区。全乡总面积15.4万亩,耕地19578亩,山地3444亩,草原9830亩。平均海拔2550米,年平均气温5.1℃,平均降雨量600毫米,无霜期115天。全乡有10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1908户,8875人,其中回族201户,902人。2000年人均占有粮193公斤,人均纯收入732元。全乡大家畜存栏5474头(匹),羊存栏5040只,是全县重点畜牧乡之一。

目前全乡有许多资源优势颇具发展潜力:一是交通便利的避暑胜地八力草原,在每年的夏季吸引各地成千上万的游人来观光旅游;二是境内有丰富的锰矿资源

+查看详细八力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八力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历史沿革:

清代,设和睦里。

1949年,由岷县八郎乡改属岷县间井区。

1954年,划归西固县理川区。

1961年,建立八力公社,改属宕昌县。

1983年10月,八力公社改八力乡。

2024年,八力乡撤乡设镇,改为八力镇。

甘肃省博物馆
八马牧场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八马牧场村是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八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上八力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驻地古时俗称“坝里”,且位于上部而得名上八力。…[详细]

中拉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拉村以驻拉子沟中间而得名。1962年体制调整,成立中拉子大队,1978年和上拉子,下拉子分开恢复中拉,中拉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下拉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位于“拉子沟”下部而得名。1962年体制调整成立下拉子大队,1978年与上拉,中拉分开,成立下拉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扎固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驻地自然村为扎固而得名。1949年解放属理川区八力乡,合作化时建成同力社,1962年体制调整,成立扎固大队,文革中和石门沟合并为长征路大队,1971…[详细]

上拉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拉村因驻地位于“拉子沟”上部而自然得名。…[详细]

下八力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驻地古时俗称“坝里”,且位于下部而得名下八力。…[详细]

吉儿拉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这里的名字是藏语汉译而来,以驻地吉儿拉自然村而得名。…[详细]

石门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岩石构成的石峡,故而得名。1949年解放属理川区八力乡,合作化时建成友进社,1962年体制调整,成立石门沟大队,文革中和扎固大队合并为长征路大队,…[详细]

上堡子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当地以驻地建有土堡壘而得名。1949年解放到公社化属理川区八力乡,合作化时和山庄合并为友好社,1962年体制调整成立上堡子大队,文革中和山庄合并为…[详细]

山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民间相以前较远村庄的人来此挖育当归苗,临时搭棚居住,名曰坐山庄,就此得名。…[详细]

到八力镇必去著名景点

八力镇特产与美食
宕昌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