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集镇 | 隶属:镇原县 |
行政代码:621027110 | 代码前6位:621027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4 | 邮政编码:745000 |
车牌代码:甘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9.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新集,1949年在集家土瓜新世界设集镇,故起名新集。
新集乡位于镇原县东北部,属黄土地高原残原沟壑区。面积129.26平方公里,耕地5.61万亩。辖9个行政村,11767人。境内石油资源丰富,是长庆石油勘探局在镇原的重点产油区。
全乡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糜谷、豆类、洋芋等农作物和油料、瓜菜、烤烟、黄花菜、药材等经济作物。杏、苹果、花椒、羊毛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改善环境,治旱兴农,大的高不流域治理、平均整地、集雨蓄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走农副并举的路子。
1935年8月徐海东同志率领红军二十军五军长征经过新人集,随后到达陕北。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新集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明时属平凉府镇原县西壕里,清代先后属广积里、舒长里。
1928年,归镇原县孟坝镇管辖,1938年8月设立新集区,1942年,为陕甘宁边区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五区,1958年10月成立新集人民公社,1961年6月从中分设王寨公社,1965年3月王寨公社并入新集公社,1980年从中复分王寨公社,1983年12月改称公社为乡,2004年9月王寨乡撤并入新集乡,2024年8月,新集乡撤乡改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末明初年间,该村居住村民均为为唐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该地有吴姓村民居住,且农庄布局依山形成,地形为一个山顶之上的平原为“塬”,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在清初年间,有王姓大户居住在当地,故称王岘子。…[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1955年时,当地粮食获得大丰收,在成立农村高级社时,村民们希望永获丰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山区刘姓村民居多,以姓氏和地形起名为刘大岔。…[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姚姓村民居多,故名。1983年12月以前由牛心、刘大岔和唐塬三个大队分管,1983年12月后合为新庄村,成立新庄村村民委员会,属新集乡政府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座堡子形状像牛心,故名。1949年属新集区,1956年称北华社,1958年9月为牛心生产大队,属新集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红星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这里有三道崾岘路形,且村子也设立在其中一道崾岘山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当地山湾掌居住一大户段姓村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末年、当地居住一户岳氏财主,故称为岳庄。…[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时有军队在此扎寨,而且王姓人家居多,又因有小型集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当地村民口述,在清朝初年,有一户张姓人家从河南迁移到此地,当时这里荆棘遍地,沟深崖(nái)高,各处的居民陆续前来定居,故称高崖(nái)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