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双楼乡 | 隶属:郸城县 |
行政代码:411625205 | 代码前6位:4116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8.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2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清光绪年间《鹿邑县志》记为双陆店,后来演变成双楼集。传,明洪武年间,从山东枣林庄迁来一个叫李长庚的人,家养金鹿一对,毎天一早去西南石槽饮水,再去宜路荒原吃草,晚上又回到双楼。石槽是个宝,里面有个金蛙,金蛙天天吐的水正够双鹿所喝。后来金蛙被强人盗去。金鹿无水可饮,去宜路吃草便迷了路。所以当地人们便把金鹿活动之地叫作“双鹿”、“石槽”、“迷鹿店”。双鹿地处交通要道,有人在此开店起集,随之就叫双鹿店,又讹传为“双陆店”。数十年后,明开国元勋徐达的四世孙徐二翁,由汝阳射桥徐大坑涯下迁居于此,并在府内建了两座悛村名改为双楼集。
双楼乡位于郸城县城东10公里,北与宁平、东与丁村相临,南与秋渠、石槽西与城郊乡接壤。全乡总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耕地6.8万亩,辖17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238个村民组,是一个以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乡。
双楼乡交通便利。省道207线贯穿南北,郸白公路贯穿东西全境,郸石公路途经庙集开发区,交通十分便利。早在1998年,全乡1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工程,目前,全乡公路网已经形成,通车里程达70公里,自然村80%通了油路。
农业及养殖业基础稳固。在稳固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调优、调强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特色
1975年11月分属城郊、宁平、丁村、秋渠、石槽公社,12月从城郊、宁平、丁村、秋渠、石槽公社析出部分大队建立双楼公社。
1983年改为双楼乡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朱元璋称帝后,御封功臣徐达为“世表国公”之职,其弟徐福封官不做,御赐黄金万两,绫锣绸缎千匹,定居陈州(今淮阳),成为此地一富豪。福之子徐化与兄不睦,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孔姓人由山东迁居此地,取名孔庄,现孔姓绝嗣,迁入李、张等姓,村名末改。…[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许姓人首居于此,原名许老家。徐姓人从徐桥(今属宁平镇)迁入,许姓人或迁出,或绝嗣,又因徐姓人怀念老家,遂更名为徐老家。…[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庙,古称张巡庙,原名邹塘,位于张庙(今属郸城县双楼乡)。始建于唐安史之乱之后,是我国较早的道观之一,素有“巡庙圣灵感四方”之誉,唐玄宗年间,安史叛军…[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早年,原名小李庄。村民姓王的多,其次有李姓。清乾隆末年,王氏姓人从池王庄(今属丁村乡)和杨朱楼二处迁此,后为防土匪的侵入,以王富臣为首修筑土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金姓人从山东枣林庄庄迁到金老庄(今属鹿邑县试量集)定居,后迁移到此,村东原有一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元年(1368),杨氏祖先杨砖从山东廖洲首迁到杨老家(今属鹿邑县),后移居此地,因当时村盖有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申姓人首居于此,故名。1949年10月属鹿邑县石槽区。1951年5月属郸城办事处石槽区。1952年8月属郸城县秋渠区。1955年设申庄初级农业合作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一个名韩温的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韩姓人渐多,从此村分迁到前韩庄、后韩庄、韩寨(今均属双楼乡)等村。韩姓人尊重此村为老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又名双鹿、双陆店,双楼乡人民政府驻地。建国前为鹿邑县46大集之一。明洪武年间,从山东枣林庄庄迁来一个叫李长庚的人,家养金鹿一对,每天一早去西南石槽饮水…[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有杨、张两姓居此,故名。1949年10月属鹿邑县石槽区。1951年5月属郸城办事处石槽区。1952年8月属郸城县秋渠区。1965年为杨张庄大队,属石槽…[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信人从山东历城县迁居鹿邑,后迁移此地,因盖有九座楼,取名信家九楼,在清代,村周围筑寨,村名改为信寨。…[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姓人首居,村名小赵庄,后赵姓人绝嗣,王姓人于明初迁此,村名未改。…[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赵姓人首居,村名大赵庄,后赵姓人绝嗣。明初,范姓人从山东枣林庄庄迁居到范老家(今属石槽镇),后移居此地,村名末改。…[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张盈首居此地,盖了一所楼房,故名张盈楼,之后王姓从山东枣林迁此,明末,刘姓、李姓、信姓、徐姓陆续迁此,为了纪念先人,村名延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徐姓从洺河南岸前徐楼分居于此,村庄位于洺河以北,故名后徐楼。…[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程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至程寨(今属安徽省界首市),后分居此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