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城关镇

地名:城关镇隶属清丰县
行政代码:410922100代码前6位:41092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车牌代码:豫J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26.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5.97万人
人口密度:228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6个社区、2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是清丰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荣誉排行:

2024年1月,第五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城关镇上榜。

基本介绍:

城关镇位于河南濮阳清丰县。下辖:

410922100201122西关村

410922100202122南关村

410922100203122张仪庄村

410922100204122新立街村

410922100205122黄庄村

410922100206122李家庄村

410922100207122候窑村

410922100208121孙庄村

410922100209122姜骆楼村

410922100210122双楼村

410922100211122黄骆楼村

410922100212122四合楼村

410922100213122程园村

410922100214122北

+查看详细城关镇概况>>

文化旅游:

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

清丰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关镇黄庄村。年代为1970年。清丰火车站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东南部,文化路南侧。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4355平方米,

历史沿革:

宋嘉祐年间始置,为清丰县治。

民国时属清丰县中区。

1949年置城关镇,旋改清丰县第一区。

1953年改设城关乡。

1954年改置城关镇。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2年复置镇。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凤鸣社区

区划代码:~1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居民委员会位于凤鸣社区(凤鸣岐山,周朝兴起,取吉庆祥瑞之意)而得名。…[详细]

朝阳社区

区划代码:~1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居民委员会位于朝阳路而得名。(朝阳:清丰县人民为表达心系祖国、心向党)…[详细]

越秀社区

区划代码:~1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居民委员会位于越秀小区(开发商以吉言嘉义命名),而得名。…[详细]

清华社区

区划代码:~1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居民委员会位于清华苑小区(开发商以吉言嘉义命名),而得名。…[详细]

和谐社区

区划代码:~1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居民委员会位于和谐小区(开发商以吉言嘉义命名),而得名。…[详细]

盛世佳园社区

区划代码:~1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居民委员会位于盛世佳园小区(开发商以吉言嘉义命名),而得名。…[详细]

西关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记载,清丰县建城以来,有洪、赵两姓居住,在县城西门外。取名西关村。…[详细]

南关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隋代,山西洪洞县移民定居,在今县城南门外道路两旁。后取名新街,为区分东、西,又分为东辛街、西辛街。后东辛街改为南关。…[详细]

张仪庄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西辛街村西有砖窑,此处有村西窑上村。1958年,西辛街,西窑上并村,此时有一个张仪的村民自费修了一座小桥,方便了群众,村民感念其品德,取名张仪庄。…[详细]

新立街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传宋代此地有一栅栏。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居住在栅栏处,后长期属南关村“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新立街。…[详细]

黄庄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黄氏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兄住东,弟住西。后人口增多,以姓氏取名东黄庄,西黄庄,…[详细]

李家庄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由李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取名李家庄。…[详细]

候窑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侯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村东有一砖窑,取名侯窑。…[详细]

孙庄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洪武年间,有孙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取名孙庄。…[详细]

姜骆楼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清丰县志》记载,此地原有骆楼村。明洪武年间有姜、武、黄、高、赵诸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因故分居,以姓氏取村名,故称姜骆…[详细]

双楼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历史记载,明初迁民时,郝姓迁居此地,取名郝拐。后与武骆楼合并,取名双楼村。…[详细]

黄骆楼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万历年间,建村时黄义德在任转本御史,以黄氏命名本村。…[详细]

四合楼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高骆楼与其他三个骆楼合建大队,取名四合楼。后大队分离。高骆楼村延续四合楼村村名。…[详细]

程园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程氏家家普记载,明洪武年间二十一年(1388),有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因有菜园取程园。…[详细]

北关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代有康、马两姓迁民居住县城北门外,取名北关村。…[详细]

闫石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有闫、石两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取村名闫石庄。…[详细]

高庄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有高、苗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开茶园。取名高家茶园,后称高苗庄。再后高姓急剧增多,又称高庄。…[详细]

八寨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三国时期摆过八角阵。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筑有寨墙。取名八角寨。…[详细]

葛营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宋年间,宋兵在此一带驻扎,俗称营地,葛川第七世,由马村宅刘葛家迁于营地附近,明洪武年间葛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取名葛营。…[详细]

南街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历史记载,隋代迁民居住在今县城处,当时做生意者较多。已形成集市,官府为方便于管理,以十字街中心为基点,以方向划分。在东向为东街,在西向为西街,在南向…[详细]

东街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历史文献记载,隋代迁民居住在今县城处。因当时做生意者较多,已形成集市,旧时官府为便于管理,以十字街中心点为基点,以方向划分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详细]

西后街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隋朝迁民以来,居住在今县城西部。西街为前街,为后街,取名西后街。…[详细]

姚庄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至,因当时姓姚的户先迁故名姚庄村。…[详细]

坑李家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因当时李姓居多,村附近有大坑,故称坑李家。…[详细]

东关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历史记载,隋代迁民此地,后因处于东门外,取名东关。…[详细]

张庄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建村定居,以姓氏取村张庄。…[详细]


还有84个地名与城关镇同名:

查看全部85个城关镇>>



以下地名与城关镇面积相当:
到城关镇必去著名景点

城关镇相关名人

城关镇特产与美食
清丰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