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路口乡 | 隶属:息县 |
行政代码:411528202 | 代码前6位:4115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车牌代码:豫S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24.3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9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清初,几户人家在此开食宿店,渐形成集镇,因处在息县至正阳、土桥至辘轳湾两条官道的交叉口,故名路口。
路口乡位于县城北12公里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平坦,无丘无岗,平均海拔56米。东靠杨店乡,南临城郊乡,西濒清水河与正阳县铜钟镇相望,北与彭店乡毗邻。总面积124.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616亩,辖20个行政村,296个村民组,9546户。
2024年9月,路口乡被确定为2025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许庄遗址位于息县路口乡路口村吴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09年6月,被确定为第二批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店孜遗址位于息县路口乡罗庄村潘店孜村民组,年代为商代,为信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西部和南部属乔迁里,北部属新息里,东南部属古息里。
1936年设联保属城关区。
1941年西南部属乔迁乡,东北部属新彭镇(今彭店乡)。
1949年设路口区。
1956年撤区设路口中心乡。
1957年设路口乡。
1958年改为公社。
1961年设区。
1962年改路口公社。
1983年改设路口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初,此处是个十字路口,行商的经常路过此地,后有人迁此建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8年与大孙庄分村,名曹庄村,后因县内重名,于1994年改名为曹前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陈姓在此地建庄居住,故名。明、清年间东部属新息里路口领保,南、西部属乔迁里土扶桥领保。1936年东部属一区路口联保,西部属一区土桥联保。1941…[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孙姓自湖北麻城迁入此地建庄定居,因附近以孙姓建庄的有两个,且该庄人口多、面积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胡姓自湖北麻城迁入该庄,挖沟筑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很多行商的在此路过刘姓人家便在此开店,供人休息打尖,因是个老庄子,后来人们便称此庄为刘老店。…[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此地原为一菜园,后有人在园内建了几间土楼房居住,逐渐成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马庄。明末清初,马姓建庄,名曰马庄。清中期,马姓败落,魏姓从湖北麻城迁入,遂将村庄更名为魏庄。…[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罗氏在此地建庄居庄,故名。明属新息里。清属新息里彭家须保。1936年属一区路口联保。1939年属新彭镇第十八保。1950年属路口区孟店孜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民初,一孟姓大户,在此设花园一处,故名孟花园。民末,花园落败,有潢川至正阳西严店、汝南埠的客商路径此地,孟姓故在此开店供来往客商歇息,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中期,由后赵楼迁入部分赵姓人家,并买下此地耕地,庄内建有围墙、土楼和寨门,因位于后赵楼前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周姓最早在此建庄,且村部位于后周庄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期,此处有座尚红庙,求神拜佛的人不少。到了清初,在此居住的人多了,形成一个庄子,取尚红庙的尚字,得名尚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田姓自湖北麻城迁此建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有一李姓人家,为当地交通方便,出钱在清水河架桥,但财力有限,桥未架好备料已尽,后用土代替,故得名土扶桥,简称土桥。…[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久以前,路边有一颗大柳树,树枝从路这边伸向路那边,上面可坐四人打牌,就取名弯柳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王姓人家由山西洪桐县迁居至此,在此开荒种地,建造房屋,家族人丁兴旺,因本庄有一很大的池塘,因故得名王大塘。…[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王双楼有“王”氏兄弟二人,人送外号大天爷、二天爷,甚是霸道,看中王围孜这片土地,强制四周百姓来此筑墙打围,自带干粮昼夜不停,要求三日内必须…[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何姓人家在此建庄,并建有一座小楼,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五十年(1785),当地有几户岳姓人家在岳老庄处集资建一座庙,取名岳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