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丙麻乡 | 隶属:隆阳区 |
行政代码:530502204 | 代码前6位:53050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5 | 邮政编码:678000 |
车牌代码:云M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19.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5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丙麻乡因辖区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农历纪年为丙午,又因当地盛产竹麻,故名“丙麻”。
基本介绍:
保山市辖乡。1953年为丙麻乡,1958年改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市区东南,距市区23.5公里。面积219.3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丙麻、阿坝田、回龙、小寨、太和、河西、老南窝、奎阁、秀岭、新南窝、稳鱿、河新、白玉、上庙、叠水15个行政村。农业主产稻谷、小麦、包谷,烤烟产量居全市第二。乡镇企业629个。市属丙麻电站在境内。
文化旅游:
小寨石花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小寨村委会二组,年代为清。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小寨石花寺为不可移动文物。
稳鱼碑林山摩崖石刻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稳鱼村委会一组碑林山,年代为明。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稳鱼碑林山摩崖石刻为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为太和里。
清代时期,属保山县秉礼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沧莲乡。
1953年,属十一区为丙麻乡。
1956年,设丙麻区。
1958年,为丙麻公社。
1984年,复为丙麻区。
1988年2月,丙麻区改丙麻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社区村委会驻地丙麻街,故名。丙麻,清道光丙午年建村,1840年因“丙午”年头一字是“丙”,而本地盛产竹麻,故名丙麻。…[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由老南窝划出新设区域地名故名新南,村委会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南有个窝坑烂泥塘得名老南窝。民国末期属保山县第八区沧莲乡第八保;1950年建南窝行政村;1952年属南窝乡;1958年属丙麻公社南窝管理区;196…[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此地人户少故名小寨。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这里的田地在下,且数量极少,多数人家只有靠用很多贡品才可租种田地,当时的人们习惯用“阿”这个音,所以称之为“阿贡田”。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清咸丰年间,取太平和睦之义更名太和,逐在此赶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称山后寨,位居太和、大寨山梁之后。因山脉有龙脉之说,故回头山脉称之为“回龙”。…[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原有座奎星阁古庙,故名。得名时间失考,清朝末期此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莲花乡第一保;1950年属奎阁行政村;1952年属丙麻乡;1953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河西村,因坐落在丙麻河西岸,故名。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得名秀岭。民国末期属保山县八区信邑乡第八保;1950年为秀岭行政村;1952年为秀岭乡;1958年属丙麻公社秀岭管理区;196…[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末期建村,此地有一泉形状似碗,泉中有鱼,得名碗鱼村,后演变为稳鱼。…[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上新寨地处河边得名。民国末期属保山县八区信邑乡;1950年属丙麻行政村;1952年属丙麻乡;1958年属丙麻公社丙麻管理区;1961年为河新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该地原为傣族居住,得名摆夷寨、白夷寨等名,傣族搬迁后汉族迁入,以谐音演变为白玉寨。…[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东河中有一瀑布,当地人俗称叠水。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庙,坐落在云岩寺庙的上端。得名时间失考,清朝末期此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八区沧莲乡;1950年属叠水行政村;1952年属叠水乡;1958年属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