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潞江镇 | 隶属:隆阳区 |
行政代码:530502106 | 代码前6位:53050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5 | 邮政编码:678000 |
车牌代码:云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5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2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据《永昌府文征》记载,“保山西部襟带之大水为潞江,上流经怒夷界,又名怒江。”在保山境内怒江下游称潞江'下游的台阶地带称潞江坝,潞江镇因此得名。
基本介绍:
保山市辖乡。1958年从龙陵县划入设坝湾公社,1988年改乡,1995年改潞江傣族乡。位于市区西,距市区67公里。面积528平方公里,人口5万,傣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40%。辖坝湾、丛岗、芒柳、张贡、丙闷、芒棒、新寨、莫卡、禾木、香树、石梯、芒颜、顿东、邦陇、芒旦、新城、库老、东松、筲箕、赧亢、白花21个行政村。山高谷深、气候炎热,森林面积1.6公顷。乡境属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农业主产水稻、甘蔗、咖啡、胡椒、橡胶等。甘蔗,产量居全市之首。乡内有怒江糖厂、东风糖厂、潞江农场、潞江热产量居作所等省、地、市属企业。320国道和保腾公路过境。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评定潞江镇为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潞江镇为2025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2017年8月,潞江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6年1月,潞江镇入选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文化旅游:
茶马古道(双虹桥、惠人桥遗址在此段内):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板桥镇、潞江镇、汉庄镇、蒲缥镇、杨柳乡和芒宽乡官坡古道石板路(官坡石砌古驿道):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官坡村委会官坡自然村
马鞍山碉堡(怒江抗日碉堡群)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道街村东南约3公里马鞍山脚台地上,年代为194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马鞍山碉堡(怒江抗日碉堡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双虹桥、惠人桥遗址在此段内)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板桥镇、潞江镇、汉庄镇、蒲缥镇、杨柳乡和芒宽乡,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茶马古道(双虹桥、惠人桥遗址在此段内)为全国重点文
高黎贡山大风口东坡古道(大风口古驿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潞江镇禾木村香树村西25公里高黎贡山大风口垭口上,年代为清-民国。类别为古建筑。高黎贡山大风口东坡古道(大风口古驿道)为全国
高黎贡山城门洞东坡古道(城门洞古驿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坝湾村蒲满哨自然村西4公里高黎贡山分水岭东侧高地上,年代为汉-民国。类别为古建筑。高黎贡山城门洞东坡古道(城门洞古驿道)为全
历史沿革:
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潞江坝属柔远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潞江长官司。
明永乐九年(1411年),升潞江安抚司沿至清末。
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龙陵县为潞江乡。
1950年2月,成立龙陵县潞江特别区。
1958年,从龙陵县划归保山县,成立坝湾公社。
1984年,坝湾公社改坝湾区。
1988年,撤区为坝湾乡。
1995年,改名潞江傣族乡。
2005年10月,隆阳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设潞江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潞农社区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农社区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农场是隆阳区原知识青年下乡建设的农业场所,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村委会驻莫卡,故名。莫卡傣语地名,意为茅花很多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丛岗,故名。地处山麓,坐落在一个丛林山岗。…[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芒柳,傣语芒为寨,柳为攀枝花,是攀枝花较多的寨子之意。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张贡山东麓,村委会驻张贡,故名。解放后得名沿用至今。民初属潞江县佐所辖,民国十二年为龙陵县四区惠人乡,民国十五年为潞江镇六保;1950年为八区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丙闷,故名。是傣语丙为坪子、闷为灰土色,即座落在灰沙土坪子的寨子。…[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芒棒,故名。芒棒,傣语地名,意为荒坝子寨。…[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新寨,故名。是新建的寨子之意。1958年得名沿用至今。清乾三十五年(1770)属龙陵县潞江安抚使司,清末民初属县佐所;1950年属龙陵县八区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禾木树较多,故名。得名时间失考,1950年此名沿用至今。明、清年间属潞江安抚使司;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属龙陵县;民国初属龙陵县潞江佐所辖;民国…[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坝湾,故名。坝湾是汉语地名,是明代的八湾演变为坝湾,是明代官道上的驿站傣语称傣湾,傣语意为河边或江边露出的滩头故名。即从怒江边至八湾驿站有八道…[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香树,故名。村子周围香树(紫柚木)较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有一大石头形似梯子,故名石梯。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芒颜,故名。芒颜为脚印的寨子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邦陇,故名。因本村居民是由各地迁来形成的村寨,意为搬笼,后同音演变为邦陇。…[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20年得名沿用至今。1980年此名沿用至今。明、清时属潞江安抚使司,民国初年属县佐所辖;民国未年属龙陵县四区五乡,又潞江镇为四保;1958年属潞江…[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芒旦,故名。傣语地名是低矮的寨子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城社区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库老,故名。清朝初期潞江安抚司在此建粮库。…[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傣族到此赶摆而得名;解放后设东风大队,后派生为东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筲箕村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时设赧喧,后演变为赧亢。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花,因本村居民是由山中白花洼搬迁而来,成村时沿用原居住地名称,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道街,故名。道街,曾称“倒街”。该地村民到彼岸赶集,靠筏运渡,如江洪猛涨,不能开渡,只好倒回路两旁相互交易,故名倒街,后演变为道街。…[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江东,本村委会位于怒江的东面,村委会以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澡塘,故名。因本村内有一口温泉,当地人俗称澡塘。…[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登高,故名。相传诸葛亮南征时,在此宿营,晚上把灯笼高悬在竹杆上,故名灯高,后因同音演变为登高。…[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石头寨,故名。因山上有较多噬缴嫌薪隙嗍贰!?a href="/yunnan/longyangqu_lujiangzhen_shitouzhaishequ.html" class="blue">[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驻三达地,故名。因驻地有三块地。1955年得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第三区兴平镇第九保;1950年属兴平镇松坡村;1952年属松坡乡;195…[详细]